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劳动报】这位意大利设计大师喜欢“蜗居”上海老工人新村:钟意这份多元文化下的烟火气

来源:劳动报   时间:2024-09-27  浏览:

摘要: 说自己就是喜欢上海的烟火气,为此甚至把家搬进了这个工人新村的一室户里。

穿着一双凉鞋,骑着共享单车,优哉游哉地兜转于街头小巷,遇见认识的人,笑着说一声“Hi”……

在杨浦区四平街道鞍山五村,居民们都熟悉了时常见到的这一幕。对他们来说,这位老外邻居热情又可爱。例如,他会用手机上的翻译软件来与你唠嗑,也会邀请门前的爷叔阿姨去喝一杯咖啡。

可能大多数居民未必知道,这位名为安东西比克的意大利人,是同济大学的荣誉教授,更是享誉国际的顶级设计大师、孟菲斯设计学派的创始成员。不过安东西比克对此一点也不在意,他说自己就是喜欢上海的烟火气,为此甚至把家搬进了这个工人新村的一室户里。

选择“蜗居”因为喜欢社区

安东的家,很有意思。因为其独特的室内风格设计,上过许多媒体杂志,在国外也是小有名气。

不过,隔壁看过的小区爷叔阿姨说起来,也就八个大字,“装修蛮好,地方太小。”

对此评价,安东教授哈哈大笑。他可以把自己擅长的孟菲斯风格任意挥洒空间之中,但的确改变不了34平方米的面积。

说起这个小房子,还有个有趣的故事。6年前,安东应同济大学娄永琪教授邀请来沪,前者提了一个“条件”:如果娄教授能在上海的社区找到好的浓缩咖啡,他就住在这里。最后的结果是,上海的咖啡和社区生活共同吸引了这位意大利人,他一住就是6年。

但小区里许多人都有些“迷”,这个老外为啥喜欢“蜗居”在老工人新村里?

“我很喜欢老小区,这才是真正的市民生活。”在安东的眼里,住在这里,能让他近距离体验到上海人的生活点滴,有着独特的真实感,热络的邻里可以分享彼此的故事,这种“市井味”中包含着的是平凡而沸腾的烟火气。

图为教授和居民聊天。受访者提供

“即便我中文说不好,也能感受到温暖的氛围与人们的友善。”安东说,自己在这里交到了很多朋友,比如洗衣房的老板、小区的修理工、经常光顾的理发师……这位意大利人“磕磕碰碰”地与普通人聊天,且乐在其中。

参与改造社区实验项目

当然,安东并不仅是一位“居民”,他的得意之举,在于6年前参与到了当地“未来”社区——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的打造之中。

四平路1028弄是夹在公交新村与鞍山新村之间的一条“背街小巷”,改造前,这条200多米长的狭窄小弄堂是社区商业服务一条街。后来街道管理部门着手对这条弄堂重新规划,腾笼换鸟,于是想到了辖区内有着长期合作关系的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作为“大咖”,安东自然也兴致勃勃地参与到项目之中。他主导设计了一个“NICE公社”——“好公社社区孵化中心”,有着咖啡馆、共享厨房和共享会议室等,“我设计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比如在一些公共区域设计了厨房、酒吧,有烘焙的地方、工作坊等。”

图为“好公社”。受访者提供

在安东看来,这个项目旨在结合社区原住民的生活和文化,打造一个融合不同社群的文化交流载体、一个无限可能的探讨地、一个未来生活的原型场。当然,只要咖啡的香气飘起、共享厨房的锅碗瓢盆声响起,空间的意义就得到了呈现。

用自己的心感受上海

安东告诉记者,他喜欢上海的方方面面。他会去滨江的美术馆去看展览、去苏州河边走走逛逛、去品尝本地的美食……

尽管他的中文依然不是很好,但有些发音还是很地道,比如他会对居家阿姨说“一点点”,对方就了解了,今天的晚餐蔬菜放油不能多;比如“红烧肉”,那是他最为喜爱的一道佳肴。

“我来上海后,成功地减肥了23公斤。”安东笑着表示,这也是“一点点”的成果之一。

而如今,安东还在忙碌着一系列与上海有关的设计。例如,在上海的郊区,他正在参与着农业园区的改建中,既保留住自然,也要创造出整个地区相协调的新邻里关系。在他看来,上海始终是一个充满创新的城市,而设计师要做的就是为其增添更多前行的动力。

作者:罗菁 摄影:颜筱依

链接:https://www.51ldb.com/shsldb/ms/content/01922d14de0bc0010000d7c90f012edc.html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