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看到人民网上转载的孙月沐先生《冷看疯狂的高尔夫》一文(以下简称《孙文》),阅后对其中诸多观点实在不敢苟同,更感慨于社会上许多人对于高尔夫的严重误解与偏见。惊诧唏嘘之余,谨作以下文字,与孙先生商榷,更期校正视听。
观点一:高尔夫球场并不必然圈占耕地
《孙文》的重要观点是:建高尔夫球场要占据大量土地,结果必然造成“我们的耕地越来越少”这样的“不容忽视的现实”。而现实究竟如何呢?请看:博鳌亚洲论坛所依托的博鳌高尔夫球会建在海南万泉河口渺无人烟、水灾不断的荒岛上;举世闻名的观澜湖球会建在原属“深圳西伯利亚”的偏僻落后、屡发水灾的荒凉一隅观澜镇;北京“母亲河畔”新近诞生的温榆河高尔夫俱乐部建在河两侧亟待绿化以改善首都环境的滩涂沙地上;而江苏省则更有球场建在了垃圾填埋地上。
确实,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是占地不少,但它更青睐蜿蜒起伏、凹凸不平、自然野性的大片丘陵地、海滩地、沼泽地等不宜耕种的荒地,以突出球场的挑战性、趣味性、独特性。相反,在耕地上建球场一则造型困难、施工成本巨大,二则无法保证挑战性、趣味性、独特性,造不出高质量的球场,因此必须刻意避免。而《孙文》“土地”、“耕地”概念偷换,逻辑混乱,更无视我国耕地大量流失的其他重要得多的原因。显然,缺乏数据支持的主观臆测是不能让人信服的。
观点二:高尔夫事业并不违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中国地少人多、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确是实情,可“特殊国情论”成为了诸多狭隘观点的论据则不可取。《孙文》称当今中国发展阶段不适宜发展建设高尔夫球场,对此我们有不同的观点。
我国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1984年第一家高尔夫球会(中山温泉高尔夫)开业,迄今共有国标球场不到200家,年平均增长20家左右,本土高尔夫人口已达数十万之众。对照国际数据,自1888年纽约建成第一家球场以来,美国在115年时间共建成标准球场16000多家(前些年更是“一天建成一家”),现有职业球员20000多名,高尔夫人口超过2000万,高尔夫及其相关产业年产值1000多亿美圆,贡献就业岗位200多万个;在人口稠密、寸土寸金的日本,却有国标球场2000多家;在弹丸之地新加坡,则有国标球场20多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高尔夫球场的多少,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上列数据足以证明,我国球场的绝对数量是不多的,年均增长率是偏低的,相对于超大的总人口规模、激增的高尔夫球爱好者、对外开放所带来的万商云集态势而言,现有球场是远远不够的,是过剩经济时代为数不多的“供应严重短缺的待开发市场”之一。孙先生如若不信,就请周末亲自去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接纳访客的球会考察考察吧。有调查才有发言权。
观点三:高尔夫运动不是畸形高消费,更不是腐败温床
高尔夫运动是“贵族运动”,玩高尔夫就是“高消费”,此种观点颇有市场;而《孙文》则更是“疯狂”啊、“畸形”啊猛贴标签并,断言高尔夫运动是滋生官员腐败的温床。事实果真如此吗?
毋庸讳言,高尔夫是一项消费较高的运动(客人花4、5小时打满全场花费400-800元不等),但诸多的球场推出了价格低廉的惠客计划,而练习场的消费更低,花费10-20元可击打一盒30个球,甚至50-100元可畅打。不过话又说回来,与公款大吃大喝、夜总会KTV包房消费、大牌球队赛事或大牌歌星演唱会门票等等比较起来,谁又能说高尔夫是“疯狂畸形高消费”呢?况且,目前中国打球者以外宾居多,据长三角区打球者的不完全统计,外国及港、澳、台地区占80%以上,加上部分各行业的成功人士,这样的价格水准,又谈何高消费呢?而在美国呢,大量公众球场仅是象征性地收费。
实际上,球会价高事出有因。除却《孙文》所指的“高昂投入”外,国家实行抑制性产业政策是最主要的。君不知,球场每收入100元,其中23元就立即进入国家财政啊(20%的营业税,3%的文化建设费)!也难怪孙先生要注意到某市80%球场亏损这一点了。
至于球场是腐败温床一说,则是无稽之谈,似乎是受了一些电视剧里边不懂装懂的“高尔夫情节”的影响。实际上,我国政府历来有规定,官员不得随便下场打球。例如,厉有为任市长时,深圳市委、市府联合规定:各级领导不得接受有价会员证(否则等同受贿);除了陪同外商,不可在工作时间打球;不可公款打球,打球必须付款。该规定得到谢非同志的认同,并成为范本为国内许多省市效法。
《孙文》开篇提及的高尔夫球杆单价万元之巨,是事实,但也不全对。在中国,便宜的球杆还是很多的(顺便提一下,中国目前出产全球近70%的高尔夫用品,大部分为贴牌生产)。由于高尔夫的精美特质以及典雅传统,球具高价不足为奇。克林顿总统就曾送给克雷蒂安总理一枝价值800美圆的球杆,而新近荣膺州长宝座的施瓦辛格更于1996年以77.2万美圆拍得J.F.肯尼迪总统曾使用过的一套球杆。孙先生为资深新闻人士,想必对此有所耳闻。而众所周知,全球政要鲜有不热衷于高尔夫运动者,我国各级领导因外交所需也常下场打球。如果说高尔夫球场是滋生官员腐败的温床,那岂不是要天下大乱?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同志还要不要兼任中高协主席?明年在中国举办的亚运会所设的高尔夫竞赛项目是不是应该取消?2008年北京奥运会拟增设高尔夫球运动项目是不是搞错了?
观点四:高尔夫球场改善而不是破坏了环境
高尔夫球场与环境的关系常常被人提及,似乎是个大问题。少数反对高尔夫的人每每声称球场用水量太大,从而耗竭了水资源;所用农药太多,从而污染了大气与地下水,云云。这种说辞影响了众多对高尔夫不甚了解的人士,损害了该项运动的声誉。但问题是,在如此重视环保的美国、英国、日本以及其他发达国家,为什么还会有如此之多的球场,如此之多的“铁杆球友”(高达6000多万)呢?
实际上,现代球场总是建有完善的给排水系统的,用水是相当节约的。外围河流的自然水,经过滤净化被喷洒到了球场上,经沙土层以及排水管道流到了球场里的小河、小湖或池塘中,后又经喷洒系统被重复利用。也就是说,球场用很少的外界水源,而且是自然水,不是自来水。这就是事实的真相。
至于农药污染,今日更是降到了最低。球场所用的农药,一方面很少,另一方面都是低毒高效的,对环境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例如,北京有家森林型球场,几乎不用农药,因为栖息的鸟,吃光了草里树里的虫;再例如,有国家检测资质的权威研究院,对出产大闸蟹的、阳澄湖边的大上海高尔夫俱乐部进行了连续检测,并给出了权威的检测报告:球场所用农药,被草坪下的沙层所过滤,然后自然分解,因此并没渗漏到沟渠里,更没有渗漏到阳澄湖里!
至此,球场危害环境的神话,是不是可以破解了呢?还用得着提球场的绿化功能、空气改良功能、荒野变景观功能、沙漠变绿洲功能等等等等吗?
观点五:高尔夫是文明、开放、进步和繁荣的重要标志
《孙文》还批判一些地方,将建球场当作“形象工程”,“劳命伤财”。其实,高球场还真是一个地区的形象,一个城市的名片,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之一。
例如,英国圣安德鲁斯、澳大利亚墨尔本、美国圣地亚哥、马来西亚吉隆坡,都是以球场闻名的。我国的博鳌,没建球场的话,要举办“亚洲论坛”是不可想象的;前文提到的观澜镇,没建球场的话,是不可能闻名世界并成为外商投资热土的;还有昆明、北京、上海等地,有计划地多建一些球场,可以带动旅游经济,可以抵御风沙,可以创造就业,可以丰富人们的文体活动,可以改进对外交往,何乐而不为呢?当然,求数量更要求质量,应该进一步规范用地标准,市场应当是有序的市场,出了问题应当引导解决,出现违法乱纪事件应当追究,而绝不是“一棍子打死”的做派,对不对呢?
以上,谨与孙月沐先生商榷!
(本文作者为同济大学高尔夫商学院理事长)
摘自:人民网 200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