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澎湃新闻】两会之声|委员建议:高校周边建一批“干细胞创新社区”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4-01-26  浏览:

我们说城市更新,总觉得是建设口的事,但现在我想提倡一个‘倒过来’的城市更新概念——它不是始于硬件的建设和更新,而是始于社群的营造和再造。”1月24日,上海市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

“一个社区会衰落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地方所凝结的社群老化了。比如我们说黄河路当时为什么会火起来?因为里面有‘宝总’,有‘李李’,是他们创造了黄河路。没有有创造性的人,也几乎不可能有创造性的社区。所以我们要让年轻人参与社区创新,把这批最有希望、最能看未来、想做事、能做事的人凝聚起来,推动城市更新。”

由此,2024上海两会期间,娄永琪联合多位委员带来了《关于结合城市更新,在高校周边建设一批 “干细胞创新社区”的提案》。

娄永琪谈到,上海有64所高校,大部分历史悠久的高校周边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居住生活圈,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不少“老破小”。 “这些社区如何结合城市更新,转换思路,在解决民生问题的同时,发掘城市创新发展和创新转化潜能,成为城市创新策源地,是上海通过城市更新推进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破局机会之一。”

基于此,娄永琪建议,通过创新社区打造,校区、社区、园区三区联动推动高校创新资源、人才溢出和就地转化,将高校周边居住社区打造成像“干细胞”一样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增殖分化能力的社区。这不仅能解决社区自身发展更新问题,更可为城市创新赋能,将这些地域打造为城市创新的全新策源地。

具体而言,娄永琪等委员提出了四点建议:

第一,在上海认定一批有基础、有潜力的大学周边社区先行先试,启动“干细胞”创新社区计划,使之成为实现 “教育、人才、科技”融合的创新温床。这些社区应该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如:功能高度复合、多元;产居融合、 宜居宜业;配备转化实验室、孵化器、加速器等功能创新的 “社会基础设施”。

第二,颠覆“重硬件轻软件,先建设再运营”的传统地产逻辑,推动“社群营造/再造”引领、“软硬兼顾”的新型城市更新模式。支持社会企业等新型组织与大学、政府、企业合作,面向创新社群集聚和共创的社群营造和创新生态建设,实现校区、社区、园区“三区联动”,推动高校创新资源、人才溢出和转化,源源不断孕育创新新动能、新品类和新物种。

第三,多措并举,鼓励各种不同类型的年轻人在大学周边社区生活、就业、创业。通过将创新社区纳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生态,提供人才、投融资、工商、税务、房租补贴、创新转化等全方位政策支持和全流程服务,下大力气提升创新创业宽容度。

第四,终极目标是在上海高校周边建设一系列“小而互联” 的“干细胞社区”,形成群落,进而成为分布式创新引擎,丰富上海的创新策源地品类和生态。

澎湃新闻资深记者 邹佳雯

链接: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127313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