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财富时报》:四方争夺汽车金融

来源:   时间:2003-10-15  浏览:
刚刚出台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让那些打累了价格战的汽车商暗自窃喜,但是看好这块“肥肉”的绝不止他们。10月3日,《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千呼万唤始出来,终于给各方敏感的神经来了个“尘埃落定”。在这条由制造商、销售商、保险公司、银行、消费者串成的汽车产业链上,《办法》无疑是各方谋求新利益格局的博弈结果。“最大的得益者将是汽车制造商。汽车金融公司获准成立对国内汽车产业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仅是金融创新,而是跟销售挂钩,标志着制造商盈利模式的巨变。”同济大学MBA中心的汽车业专家张茂林这样认为。

  制造商扭转方向盘

  《办法》中规定,汽车金融公司是为中国境内的汽车购买者及销售者提供贷款的非银行金融企业法人,专门从事汽车贷款业务。银监会的官员表示国外专业的汽车金融机构大多以制造商的全资子公司形式存在,较之银行,他们具有更强的专业性优势。

  张茂林老师为记者分析:“国际上汽车生产企业利润大部分来源于汽车服务,而服务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汽车信贷服务,放贷面包括消费者、经销商、售后、汽车美容、装璜、维修、零配件、租赁等各个环节。大集团的汽车金融公司往往不以赚取贷款利率为目的,而是为经销商等配套经营者提供融资便利,帮助经销商解决买车款的最终结果还是为了更好的分销自己的车。同时也是为了以低门槛卖出更多的产品,再通过服务等增值手段实现最终盈利。换而言之,他们赚得不是卖车的钱,而是服务的钱。9.11后国外实行的‘零利率’就是发展到极端的一种方式。”2002年5月,通用汽车公司发布公告,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第一季度获利4.39亿美元,占同期通用总盈利的55.5%,业已成为通用汽车最赚钱的部门。

  然而国内的汽车生产商的利润来源基本局限在整车销售。但从市场开看,“卖车”的思路已经越来越行不通了。

  “整车赚不到什么钱,利润已经很薄,我们成立汽车金融公司的心情很急迫。”上汽集团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厂商的利润来源基本就是整车销售,但现在二级网点、三级网点成倍的增长,车型也越来越多,生产商、销售商都不得不压价,整车销售的利润已经逐年下降,必然要在服务上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

  上汽-通用欲拔头筹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今年7月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为1409亿元,千亿元的蛋糕不仅牵动着国内汽车业、银行的视线,也将虎视在周围且坐了多年冷板凳的跨国汽车巨头们撩拨得更加难耐。在“宝库”大门打开之前,他们已经提前筹划,各显其能了。除了在我国刚刚入世就争相递上了申请书外,业内人士透露在中国等了7年的福特汽车信贷公司已经跟国内银行接触过,准备走合作的路线。

  而通用是唯一选择跟国家重点扶持的国内汽车制造商合资成立汽车金融公司的外资企业。上汽集团财务公司的办公室主任肯定了他们正是合资的另一方,同时也是国内所有汽车财务公司中申请最早、应对领先的一个。上汽财务已经具备了成立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基本条件。

  据悉,上汽集团在1995年成立了上汽财务公司,开国内为机构购车者提供贷款之先河后,重汽、一汽大众、长安汽车、天津汽车等纷纷紧随其后成立了各自汽车财务公司。而上汽的金融业务被业内认为经验相对丰富并进行了有目的地培养。今年4月初,上汽财务公司与工商银行合作,在上海、深圳、北京三地推出了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据说就是为了成为我国第一家试点单位而做的准备功课。

  然而,相对于上汽的热切程度,国内其他汽车财务公司的反应不免冷淡了点。记者致电一汽财务公司的高主任,得到的答复是公司目前还没有打算成立汽车金融公司的意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层表示一汽现在缺乏专业的汽车金融公司运作经验,此外在信用体系缺失的现状下,一汽并不愿贸然行动。等一汽将目前财务公司这一平台运作好、时机成熟的时候才可能走下一步。重汽、东风的办公室负责人也表示还没有这方面消息。

  上汽财务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财务公司并非已经够用了。相反,由于没有针对物流、租赁、维修等推出的配套产品,只能作基本业务,作自己的品牌,因而难以发挥什么大的作用。

  汽车业专家张茂林认为制造商对于成立汽车金融公司的心情都是很热切的,之所以目前呈现观望、犹豫的态度,还有一个原因是《办法》规定汽车金融公司的贷款利率最多只能比现行的利率低10%。汽车金融公司的优势本来就在于利率的灵活性,这一障碍使这个优势丧失殆尽。此外是《办法》缺乏配套政策。中国没有信用记录,坏账一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一般而言,国外坏账率控制在5%左右,港台控制在9%左右,而我国一些财务公司公布说是15%。因此到时出现不还款怎么办,保险公司承担什么责任,对于这些没有防范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经销商谋划“新天地”

  角逐汽车金融圈的力量本是中资、外资制造商和银行“三足鼎立”,日前传言又有一股新力量逡巡其中,就是沪上的汽车经销商,被认为有可能是扑入汽车信贷的第一股外围资金流。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局的一位负责人表示沪上一家知名的汽车经销商曾向其咨询进入汽车金融贷款领域的相关事宜。

  记者询问东昌公司是否有“掘金”意向,其高层示意目前不便作答。上海汽车城的王经理则肯定金融信贷是他们要实现的计划。

  汽车金融公司能为汽车经销商带来哪些利好?招行上海分行的一位经理认为首先是贷款收益,因此这将是继制造商后对银行车贷造成冲击的又一股力量。其次根据央行的规定,“为贷款购车提供担保”、“以担保方式向金融机构借款”、“接受股东单位和贷款购车企业3个月以上期限的存款”、“发行公司债券及商业票据”、“办理汽车经销商采购车辆贷款和营运设备贷款”等等业务如能展开,同样可以像汽车制造商一样,实现整个集团的多元化盈利模式。

  “门外行”想吃下这块蛋糕当然也不是容易的事,比如年销售额20亿的准入门槛。张茂林则认为虽然中小经销商肯定会被挡在门外,但对大经销商来说已经构不成障碍。目前亚飞年销售额有250亿,上海永达65个亿,东昌跟和平也都有20-30个亿,广东汽车博览中心120亿,广东物资集团下面的汽车连锁100亿。这些经销商有实力也有想法想进入这个领域,但估计他们单干的少,联合入股的可能性更大。

  但他也表示对经销商来说,从事汽车金融业务缺乏的不仅是熟悉汽车金融业务的高级管理人员、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更重要的是资金来源,从经销商到上市公司的先例目前还没有出现。上海汽车城的王经理肯定了这一说法,他表示除了自身和银行外,并无其他的资金来源渠道。
  因此张茂林认为反而是一些进入经销商领域的上市公司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比如有上市公司背景的东昌公司和江苏一些企业。“上市公司一直对汽车领域感兴趣,意图从这个产业分一杯羹。但是作制造是不可能的,只能首先介入服务领域,作经销商。在整车销售日渐失去吸引力的局面下,金融公司正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此外,中国汽车信贷市场还处于培育期,也需要更多的力量共同把蛋糕做大才能实现种种美好的构想。”

摘自:中国保险网 2003年10月15日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