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科技日报】太酷啦!同济大学多项硬核产品亮相工博会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23-09-25  浏览:

9月19日—23日,第23届工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其中,共有87所国内外高校参展,带来了815项参展项目覆盖各大领域。高校展区的参展面积和参展高校数量,均创下了历史新高。

让报废水处理膜重焕生机的膜力换新技术、全程主动管控轨道交通建设风险的关键技术、为肿瘤患者“检诊治养”带来福音的新型肿瘤细胞检测纳米技术、为智慧城市交通提供解决方案的混合交通流智能管控系统、解决新能源汽车发展痛点的高比能锂离子电容器……同济大学携16项硬核科技创新产品亮相本届工博会,引来不少参观者驻足。绿色、安全、健康、以人工智能赋能,是其中的几大关键词。

膜分离技术是控制水体污染、再生水资源的关键。然而,水处理膜领域一直存在一个关键行业痛点——膜材料更换频率高、投入费用大。由于处理水质复杂、使用过程频繁化学清洗等原因,导致实际水处理膜的使用寿命通常仅为理论值的60%。尤其是万吨级别的膜处理工程,3至5年即需更换新膜,投资动辄高达数百至上千万元。

基于上述行业痛点问题,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志伟教授团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处理膜材料再生与循环利用技术——膜力焕新技术。该技术通过“膜立净—膜快补—膜焕新”三个环节,能够将报废的有机膜进行再生循环利用,让报废膜焕发全新生机。再生膜性能与新膜达到完全相同水平,并在报废基础上延长2年以上膜寿命,为用户节省50%以上的膜投资或使用成本。“‘膜力焕新技术’不仅实现了成本削减,更实现了碳排放削减。科技赋能绿色发展,创新助力‘双碳’目标。”王志伟说。

上海拥有世界范围内线路总长度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工程项目线路长、建设地质水文条件复杂、周边环境敏感,如何科学进行风险监控?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谢雄耀教授团队,将云服务与物联网、新型监测预警手段等相结合,形成了地下工程风险云管控技术体系,解决了轨道交通建设风险管控关键技术难题。

据介绍,这一项目研究成果已在上海地铁2号线东延段、南宁地铁机场线等国内轨道交通工程、上海三门路下立交工程、天山路车站、上海硬X射线大科学装置40米超深基坑工程中得到应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8亿元。

在同济大学展台,记者还看到有两台特别的设备——全自动细胞分选仪、玻片扫描影像系统,这是由同济大学医学院陈炳地博士及其团队全球首创的新型循环细胞检测纳米技术,引领了液体活检CTC(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新突破。

该技术已在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正式立项团体标准并即将发布,为建立癌细胞检测与鉴定的国际金标准迈出坚实的一步。陈炳地还带领团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了设备和试剂,成立了致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努力使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大学科研落地国计民生,成果转化惠及多个领域。上海市高校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陆震认为,工博会高校展区将通过技术推介和技术交易,把参展工博会作为推动高校产学研合作、实施产教融合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发挥科学技术研究对创新驱动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链接: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309/c8092c04496349969af563f3df7c3479.shtml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