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每天和你在一起 ——记同济大学的社区辅导员

来源:   时间:2003-10-03  浏览:
在同济大学的校园里,活跃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学生,就读于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导师,每天穿梭于教室和实验室之间;他们又是干部,在学校管理人员和学生之间往来,起着纽带和桥梁的作用;他们更是学长,在涉世未深的师弟师妹面前,他们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和经验倾囊以授,只为后来人更快地成长……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社区辅导员”。

作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出现的新生事物,同济大学的社区辅导员制度在上海各大高校中独辟蹊径,形成了同济大学学生工作的新特色。

“同吃、同住、同学”

“同吃、同住、同学”这六字方针,是同济大学对社区辅导员的最基本要求,也是社区辅导员与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辅导员的不同之处。近几年大量的学生公寓兴建起来,学生专业界限相对模糊,各院系之间的交往愈加密切,学生工作方式的改革便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了。早在数年前,当学生公寓作为一个新名词被人们熟悉时,同济大学就率先推出了社区辅导员这一制度,目前已在几个校区推广,收效显著。

同济大学的社区辅导员是由学生处直接领导,与后勤管理中心、学院三方共建来开展工作的。在同济大学的每一处社区,都有专门的社区辅导员室。从本部的西南八楼到学五楼,再到沪西校区的生乐A区和校外的五环大厦,都悬挂着社区辅导员的照片和简介,他们随时为学生服务。所有的社区辅导员都来自同济大学的在读研究生,他们在大学期间都担任过主要的学生干部,有着一定的理论素养和出色的工作能力。他们的工作就是深入社区,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学习情况,与院系老师配合进行学生管理与培养;做学生的贴心人,做院系领导的好助手,做社区管理方和同学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如今“两张桌子八张床”的老式宿舍楼已逐步被配有独立客厅卫浴、三房一厅的新型学生公寓所取代,学生的绝大多数课余时间都在公寓里度过。因此,社区辅导员要住在社区,以社区为工作中心,重点营造良好社区氛围。每天晚上10:00到11:00,是社区辅导员值班的时间。这个时候,学生可以放心大胆地推开辅导员室的大门,把所有的疑惑和不快都倾吐出来。社区里出现了什么问题,可以找辅导员,他们会提出妥当的解决办法。社区辅导员还会不定时地走访学生寝室,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他们还会和社区管理人员一起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

分驻同济各处学生社区的社区辅导员可谓是藏龙卧虎,光博士生就占了近三分之一。他们中有交通运输学院年方二十五岁的才女博士,也有两代院士李国豪、项海帆的嫡系弟子,还有同济大学前任校长、著名学者吴启迪的得意门生。学三楼的辅导员小邢气质出众,是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学生代表。经管学院的研究生小郑驻守在西南十楼,在“校园十大歌手”的评选中曾经一举夺魁,面试时他的一番“施政纲领”听得评委频频点头。与他同住一室的辅导员大陈是同济研究生支教团队长,曾在云南元谋支边一年,表现出众。

每个社区辅导员都是各专业的顶尖人物,他们组成的这个集体可谓是实力雄厚。在学弟学妹们眼里,他们是榜样、是目标,甚至是偶像;能够与他们交流,从他们身上学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是最大的收获。这些社区辅导员在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上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赞许,他们的学业成绩也同样优秀,很好地将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了起来。

“辛苦并快乐着”

社区里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如何把社区工作搞出自己的特色?发生意外怎么办?每一个社区辅导员踏上工作岗位时,都在心里把这些问题咀嚼了千百遍。

西南八楼的辅导员小张来自理学院物理系。今年春天SARS突如其来降临,他早晨从梦中醒来却发现整座宿舍楼因为有学生出现类似SARS病状被封闭,一时间恐慌的情绪在大楼内蔓延。因为隔离的特殊要求,楼外的领导老师们不能进楼,安抚大家做好隔离防护工作的重任就压在了小张和同事小邓的肩上。一面要协助社区管理人员逐一做好消毒登记,一面又要面对近千双渴望安慰、渴望帮助的学弟学妹的眼睛,还要回答来自外界的询问。小张他们没有辜负大家的信任,他们表现出超出自身年龄的成熟和果敢,西南八楼直至解除隔离,无一次意外发生。

小徐和小章是同济大学医学院02级的研究生,这两个在大学时代就是室友的女孩共同成为了沪西校区首批社区辅导员。拓荒的道路总是艰难的,沪西校区是新生院,以往又从未设过这一岗位,缺乏相应的工作基础,工作起来可谓困难重重。小章初到沪西的时候,不得不向工作中见到的每一个人介绍自己的身份和职责。当社区辅导员的标牌悬挂在A区大厅后,数不清的新生几乎踏破了辅导员室的门槛,让小章深切感受到原来辅导员的工作是如此重要:刚刚离开家乡,尚处于“心理断奶期”的新生有着太多的问题要找人倾诉,院系老师似乎太过遥远,同龄的伙伴好像经验不足,社区辅导员亦师亦兄的感觉让他们在心灵上有了寄托。如何度过大学生活,如何处理学业和活动的关系,如何和室友和睦相处,甚至该不该谈恋爱也成了他们共同交流的话题。名为“知心热线”的电话响个不停,不少并不住在同一社区的学弟学妹也打电话来,希望得到满意的回答。

社区辅导员的工作并不只是等待学生的求助,而要时刻注意社区中发生的每一件事。一天晚上辅导员小徐正在宿舍看书,突然窗外的嘈杂声吸引了她的注意:一个女孩参加篮球比赛时右脚不慎骨折打上了石膏,晚间的疼痛令她无法忍受正在哭泣,同学围着她束手无策。小徐上前问明情况后利用自己的医学专业知识解除了女孩的焦虑,还特意请来自己的研究生同学——一位有着多年临床经验的骨科医生进行诊治,女孩终于安心地进行休养。

相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同济西南八楼早在几年前就实行了“党团工作进社区”,也因此成为上海高校中的“示范社区”和“明星社区”。今年中秋夜,由社区辅导员牵头,楼管会大力协作,西南八楼和九楼联合举行了盛大的联欢会,让千余名离家在外的游子享受了一次家的温馨。

“每天和你在一起”,社区辅导员向学弟学妹作出了这样的承诺。因为有了他们,学生公寓变成了阳光地带。

摘自:文汇报 2003-10-03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