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新民晚报】实拍蚊子怎么叮人、熊猫一天拉多少“粑粑”……这位同济副教授的科普短视频“有点东西”

来源:新民晚报   时间:2022-09-15  浏览:

如果东北虎和华南虎打架,谁的赢面更大?这里面有什么科学规律吗?

我们的国宝大熊猫爱吃竹子,竹子当然没有肉有营养,所以熊猫吃得多、拉得也多,那它一天要拉多少“粑粑”呢?这头本来也吃肉的“熊”是如何变成一个“素食主义者”的呢?

 

常听到竹叶青蛇,但长啥样呢?它的毒液从哪个位置的毒牙喷出?

 

……

诸如此类的问题,相信很多小朋友都会问,就连成年人也很有兴趣。答案在一个叫做“不刷题的郭教授”的抖音号里都可以找到,而这个账号的主人,是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副教授、上海生态学会理事郭光普。

他今年刚入驻抖音,作品量、粉丝量、点赞量还在上涨,但却是一个“宝藏”账号,因为他发布的动植物相关的科普视频,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令人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不刷题”“玩着学知识”“到大自然中去”等科普教育主张,引人深思。

用最专业同时也最生动的方式介绍生物

首先简要回答一下前面几个问题——成年东北虎比成年华南虎个头大,所以前者打架胜算更大,同一动物品类,一般生活在高纬度的要比低纬度的个体大;成年大熊猫一天可能要拉60斤“粑粑”……

如果你想了解得更详细、全面,可以去抖音搜郭光普的科普账号“不刷题的郭教授”,他讲解动植物的方式有些不一样。

比如,讲解竹叶青蛇的那个短视频,是郭光普在天目山考察时拍的,视频中他直接用手抓住一条竹叶青幼蛇的头颈部位,如果没有屏幕上“该行为存在风险,请勿轻易模仿”的提醒,或许有人会误以为这条毒性颇强的竹叶青蛇并没有什么攻击力。郭光普用树枝轻轻地撬开小蛇的嘴,向镜头展示毒液的来源——两颗细长尖锐的毒牙。

 

郭光普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他是专业的。读大学前,他一心想学计算机专业,后来却被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录取;考研时,他本想学基因工程,结果却进入了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专业,一直读到博士毕业。

 

有这样的专业背景,使得郭光普一直在参与野外考察。现在,他已是同济大学副教授,每年都要带学生去野外实习考察。他也曾参与西藏墨脱、福建武夷山、江西官山和赣南、湖南武陵源等地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组织或参与了西藏林芝市羌那乡、云南云龙县、青海大通县等地的支教活动。

学校放假了,他习惯背起包跑去野外科考。于是,视频里的他常处在自然的场景中。他在西藏墨脱的丛林中寻找羚牛,在腾格里沙漠与蹦蹦跳跳的五趾跳鼠相逢,在天目山和中华蟾蜍、螽斯、鸣鸣蝉亲密接触,在大理的猛禽保护中心观察红角鸮,在澜沧江边解说丽叩甲……

最好的课堂是大自然,如今被搬到抖音里

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丰富的野外科考经历,给郭光普的短视频科普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便利。

其实,郭光普做儿童科普工作已经有十年了。最开始,他和朋友们一起创立自然教育机构,后来跟一些机构合作,带孩子们参加夏令营、周末营或者社区活动,他们去过西藏林芝、云南西双版纳、广东硇洲岛、上海崇明岛等地,最远去过南非,最近就在校园。他相信最好的课堂是大自然。

郭光普时常想起自己的老家——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那里是黄河冲积平原,地面上形成了很多沙岗。小时候的郭光普总是爱去沙岗上的灌木丛摘酸枣吃,一路吃回家。后来上了小学,他印象最深的还是玩,抓知了,用卖知了壳的钱拿去买冰棍;捉鱼摸虾,被黄颡鱼的鳍棘扎到脚;摘苹果时碰到马蜂窝,被弄得满头包,奶奶心疼地用丝瓜藤的汁液涂抹他的头消肿……

但现在的孩子离大自然太远了。在郭光普看来,现在的孩子还远谈不上防范野外的危险,更多时候,他们连自然都没有走近。许多人见到小虫子都会发出尖叫,躲之唯恐不及。每当这时,郭光普总会产生疑问:“人类怎么变成这样了?”

他开始带孩子们去公园、去郊外、去自然保护区,带他们认识各种小虫、小鸟、小蛙、小花草。有许多孩子一开始不敢摸任何虫子,到后来居然让半个手掌大的虫子在指缝里钻来钻去,这是郭光普最得意的时刻之一。

他决定,要让更多孩子恢复亲密接触虫子的勇气。现在,郭光普把这个课堂搬到了抖音里。

他尽量把科普视频做得生动有趣,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讲解动物时,他习惯从动物的形态和行为特性谈起,再过渡到结构和功能,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从接触、好奇、认识、了解、喜爱,最后产生关爱生命的情感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职业习惯驱使他更加严谨,准备每期内容都会查阅相关资料。他曾就大熊猫一天到底要吃多少竹子,查阅了好几篇博士论文。

年轻人、中年人都爱看他的视频

这个平时忙着给大学生上课的副教授,一到周末或者假期,就跟中小学生们“玩”在一起。郭光普跟孩子趴在地上玩蝗虫,把蚊子放在自己手臂上观察怎么吸血,还把手指放进小壁虎的嘴里,都是为了给孩子们介绍动物的神奇和可爱。

从今年年初开始,这些场景都被录成小视频,搬上了抖音。在此之前,他的科普主要通过线下的讲座实现,听众最多一两百人,大多是还在上学的青少年。他说,教育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而这需要影响力更大的平台来帮忙实现。

郭光普发现,在抖音上,喜欢看他视频的不仅有年轻人,也有中年人。很多人关心东北虎和华南虎打架谁能赢,或者郭光普和竹叶青之间谁才是猎物。到现在为止,他收到的六万个赞,每一个背后都是人们对自然朴素的好奇心。

其实,除了毒蛇和猛兽,郭光普觉得更多的自然就在身边。受疫情影响没办法去野外拍摄的时候,他就到小区的花园里,抓只螳螂或者知了,也能制作一期抖音视频。在他看来,任何一个生命都是一段精彩的故事。

“公园、动植物园、花鸟市场、菜市场都有自然的元素,也是我平时会让学生去做调研的地方。”郭光普说,除了从高原到平原,从东北到西南,从大陆到岛屿,他还在策划一系列更“接地气”的抖音视频内容,去小区和菜市场这些大家生活中最常见的地方拍摄,让观众认识“身边的自然”。

“我想让孩子们知道,我们是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生存的,而孩子们自己也是其中美丽的一员。”在郭光普看来,生态学其实是一种关系学,人们只有找到自己在关系网中的位置,才能拿出态度,做出行动。

他主张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认知真实的世界,从而改变对环境漠不关心和无所适从的状态。他说,这也能让孩子们遇到问题,提高勇敢面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有提出问题的机会,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时这也能极大地提升创造力。这正是他把“不刷题”写进抖音账号昵称的原因。

把孩子交给大自然这位伟大老师手里

在郭光普所有的抖音视频里,他几乎都在笑,弯弯的眼睛吊起了皱纹。他今年53岁,依然时常露出孩子般的神情。他说,一个人衰老的标志不是年龄,而是好奇心的消失。

有人问:“怎么才能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呢?”郭光普笑着回答:“到自然中去。”

郭光普发现,人到了野外就会自然而然开心起来。前些年他和学生们一起去崇明岛考察,正值春天,明黄的油菜花铺满田间地头,一位平时内向腼腆的男生直接跑到花田里模仿起了帕瓦罗蒂;有的女生在田野上走着就哼起歌蹦跳前行……

 

“生命就是基因的充分表达。”郭光普说,“自然有一种力量,能够唤醒人们对美的感受和表达。这种美是埋藏在基因里的,平时是关着的,到了自然里就被打开了。”

 

郭光普认为,在野外能一边玩儿一边学,一举两得,这应该是学习的最佳姿态之一。

“孩子们大概能够听到3万赫兹的声音,而成年人听到的声音最高只有两万赫兹。人为环境里信息的丰富程度跟自然系统相比差太远了,在大自然里,孩子的感官是最灵敏的。”郭光普说,“所以,把孩子圈起来,就是割裂了他们和这些信息的交流,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发育。”

芬兰的一个科学实验表明,在有土、草、灌木、乔木的环境里,幼儿园孩子身上的菌群健康程度远远高于全人工环境下的孩子。

“满怀深情、诚恳地希望所有父母都能为孩子打开这扇神奇的窗户,让他感受大自然的力量。我希望父母能够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就下定决心,制定一份计划,把一只紧紧握着孩子的手松开,然后交到大自然这位伟大老师的手里。”

“这是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的观点,也是我的。”郭光普说这话时,声音很轻,但很坚定。

作者:陈星月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ytne-Fo6OorL65JV3lEGQ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