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同济大学发布可持续发展科研创新报告:提出115项面向未来课题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时间:2022-05-26  浏览:

5月20日,同济大学联手爱思唯尔,发布《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科研创新报告——全球视角下高校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的科研贡献》报告。报告回顾了同济大学20年来与联合国环境署合作取得的成就,系统总结了同济大学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科研与社会服务等各方面作出的贡献,表明高校正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力量。报告中同时提出了115项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重要前沿研究课题,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深入探索相关议题,加速推动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教授指出:“同济大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IESD)这一国际化合作平台,汇聚校内外、国内外学术资源,聚焦可持续发展长期开展专题研究,不断产出高水平科研和高端智库成果。”

“本次报告既回顾了同济大学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科研成果,也展示出以同济大学为代表的中国顶尖高校和学术机构在相关领域的可贵探索及卓越贡献,体现了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坚定决心。”爱思唯尔大中华区总裁李琳表示。

多个数据显著上升,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目标科研产出成绩瞩目

发布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IESD)院长伍江教授对报告进行了全面解读。报告显示,过去二十年内,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科研产出总量翻了两番,产学实践联系日益紧密,高校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关键力量。

报告显示,在学术成果方面,同济大学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学术成果数量和占比快速增长,研究产出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4%,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研究论文占全校论文产出比重从2002年的13%升至2021年的38%,充分显示出学校对可持续发展目标领域研究的重视程度。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论文的归一化引文影响力指数全面提升,且高被引论文发表比例明显高于全球水平,体现了同济大学在可持续发展目标领域的学术优势和影响力。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目标领域国际合作产出占比年均值从2002-2011年的15%升至2012-2021年的27%,表明其国际合作水平也在稳步增强。

报告还表明,同济大学在SDG11(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和SDG6(清洁水和卫生)上的科研产出相对活跃指数明显高于全球水平。基于其较高的研究活跃度,同济大学在这两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上是全球研究的主要贡献者之一,相关研究产出分别位列全球第三(SDG11)和第九(SDG6)。

推动科研成果应用落地,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经验”

作为将可持续发展目标纳入自身发展战略的先行者,同济大学不仅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研究成果备受瞩目,其广泛的研究活动和合作项目也为研究成果落地应用带来重要的实践价值。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同济大学共建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成立20年来,在着力培养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亟需的大批专业人才的同时,积极致力于可持续发展领域相关议题的研究和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并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出版了《绿色校园手册》《首都机场绿色评估报告》《绿色微行动手册》(中文版)《全球环境展望6》(亚太青年版)《上海崇明生态岛国际评估报告》等30多本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报告和教材,在北非和东非地区建设了多个饮用水示范工程,受益人口超过2000万人。

就在上月底(4月28日),同济大学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签署新一轮合作备忘录,同济大学将继续致力于南南合作,深入推进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管理、环境治理、化学品和废物、资源效率等领域高水平合作与交流,为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勇毅前行。

聚焦115项前沿研究课题,以科研创新加速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

报告发布了可持续发展领域的115项重要前沿研究课题,呼吁全社会共同探索相关议题,加速推动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该115项前沿研究课题基于科研发表分析和全球专家意见总结而成,课题广泛覆盖联合国的各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展现了全球学术界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前沿。其中,SDG3(健康与福祉)、SDG7(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和SDG9(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三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受到全球学术界的关注度最高。

这些重要的前沿研究课题,既包括了癌症和流行性病毒的机理和诊疗方法、平衡能耗和供应的综合能源系统、新材料及新工艺的开发等热点科学研究议题,也涵盖了全新的跨学科研究方法、学术创业等实践探索课题。报告呼吁全球高校和学术机构聚焦可持续发展前沿课题,携手积极行动,共同发力未来,以高质量科研创新不断推动人类向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经济日报记者 佘惠敏)

链接:https://proapi.jingjiribao.cn/detail.html?id=403200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