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人民网】李庄与同济,一场跨越八十余年的深厚情谊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22-05-06  浏览:

“‘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饱含深情的十六字电文至今镌刻在同济校史馆内,铭记在每一位同济人心中……”4月26日,在中国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开馆仪式上,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通过视频发来祝贺。一段深情的话语,将人们的思绪一下拉回到那段艰难苦困又闪耀着人文光辉的年代。

内迁李庄 艰难岁月里的温暖

1940年10月,辗转万里,历经吴淞到上海市区、浙江金华、江西赣州、广西八步、云南昆明,在外漂泊三年之久的同济大学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安放下书桌,潜心教学和研究的地方——李庄。

李庄镇位于宜宾市翠屏区,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的美誉。

面对这群千里流亡、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李庄民众和乡绅凝聚共识、齐倡义举,在中共宜宾党组织的推动下,李庄人发出了一封日后影响到全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十六字电文。

当时不足3000人的李庄,请出殿堂庙宇中的菩萨,腾出自己的家和院子,迎接同济大学师生的到来。同济大学校本部设在禹王宫(今慧光寺),工学院在东岳庙,理学院在南华宫,医学院在祖师殿……师生们的住宿靠租用大户人家的私宅民院来解决。

跟随着同济大学的步伐,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金陵大学等10余所高等学府、科研机构陆续内迁李庄,在那段岁月,李庄人口最盛时增至12000余人。

在李庄的6年,同济大学得以生息壮大,新增法学院,德文补习班改为新生院,造船组扩为造船系,增设机械专修科,培养在校生1300人,毕业生700余人。

全力接纳同济大学的同时,李庄也得到了同济的反哺。当时,李庄拥有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直到研究生,完整的教育系统,李庄及周边的子弟得到了中国当时最好的教育机会。

时隔八十载 情缘从未断

1946年10月,同济大学回迁上海,与李庄的情缘却并没有因此中断。

东岳庙大山门前,同济纪念碑广场依然是李庄的打卡地之一。这个由同济大学规划、设计、出资修建的广场上,帆形碑见证着同济与李庄血浓于水、患难与共的真情。

2005年起,同济大学开始选拔优秀大学生组成支教团到李庄进行支教活动;2006年4月,同济大学与李庄中学签订《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与宜宾市李庄中学结为友好学校协议书》;2011年起,同济大学每年给予李庄中学名额,推荐品学兼优的李庄学生前往同济大学读书。

2016年11月25日,李庄同济医院正式开院。李庄同济医院终身名誉院长、“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亲自揭牌,并主刀第一台手术。

凭借自身独特优势,同济大学为李庄作《李庄古镇保护和建设规划》、编制《李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同济大学校领导多次率团亲临李庄,开展系列互动交流活动。

2020年,中国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项目启动之初,同济大学就特别选派建筑研究院著名建筑师章明主持设计,四手相握的建筑形状,寓意着团结一心,同舟共济。

……

一切,仿佛是当年同济大学反哺李庄人民的情景再现。

遥隔时空,情系千里,时隔八十载,情谊历久弥新。

如今,中国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中珍藏着同济师生当年留下的印记珍藏,这是属于李庄的印记,也是同济的记忆家园。(胡雪)

链接:http://sc.people.com.cn/n2/2022/0505/c379469-35254328.html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