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青春上海】“加满”职业技能点,同济大学教授变身居民楼“大家长”

来源:青春上海   时间:2022-04-09  浏览:

从大学教授变身居民楼的“大家长”,从为城市做规划到为居民核酸检测设计地图,在这次疫情期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教授刘悦来完成了一次身份大转变。作为一名老党员,在小区封控的第一时间,他便向社区报到,成为了一名防疫志愿者,还自告奋勇当上了代理楼组长。职业“技能点”加满,楼栋里的琐事也变得更高效。

 临危受命当上了楼组长  

刘悦来住在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国顺居民区。“原本的楼组长是我太太,今年2月底,她回老家去探望父母,没想到上海发生了疫情,她回不来了。”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每个楼必须要有一个楼组长,刘悦来没多犹豫,就毛遂自荐了,“我觉得自己合适。首先,我是党员。再者,我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太太也暂时留在外地了,家里就我一个人,没有其他牵挂。”

虽然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并未间断,作为“四叶草堂”这个在上海非常知名的社区营造社会组织的创始人,也有一系列事情要处理,但他觉得,楼组的防疫工作总要有人来做。就这样,他临危受命,当上了这个“代理楼组长”。

楼里本就有一个微信群,如今成为了他和楼组居民主要的联系方式。“既能做到无接触交流,也能成为征集居民意见建议的即时工具。”提供意见,楼组自治,在他看来很重要。

4月6日,上海在全市范围内又开展了一次核酸或抗原检测,刘悦来所在的小区楼组做的是抗原检测。之前已经做过两次,这次他依然使用了“无接触抗原检测攻略法”——每家每户都在门口放个袋子或器皿,用于接收抗原材料,测试结果拍照上传,废弃物密封好放在指定垃圾袋里,“两道杠”立刻打电话给居委。发放抗原材料时,他也会再一次核对居民反馈的人数。

“以前都是我和志愿者挨家挨户敲门发放、回收,费时费力又不安全。”这个“无接触抗原检测攻略”是刘悦来通过共享文档向楼组居民征集建议后诞生的。“我在微信、微博上提出过这个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又用共享文档向楼组居民征集建议,收到了70多条回复。最后总结出了这份攻略。”这份攻略也被他分享到了小区业主群,很快就收到了很多点赞,30分钟不到,又有很多巧手居民晒出了自己用牛奶盒、快递盒等做出的“作品”。“晚上还接到我一个高中老同学从浦东打来电话,说那份攻略是不是你弄的?”他也没想到,制作这些门口的小器皿成为了居民们在疫情封闭期间的一份生活调剂,让一扇扇关着的房门口有了更多色彩。

“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刘悦来说,平时可能会觉得楼组长做的就是一些发发通知的事,经历了这次疫情,才感受到,关键时刻,楼组长就是楼组的核心,需要调动公众力量,共同应对公共事件,共建责任感。

 职业技能应用到了楼组管理中  

刘悦来的专业是空间设计,研究人在空间里如何接触。防疫的关键,就是要避免大家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上出现。楼组工作中,送菜发菜、抗原检测材料的发放、安排居民做核酸都是必不可少的。他也很自然地将自己的专业研究应用在了楼组长工作中,研究日常居民的空间触点问题,对每个任务的流程进行设定、测算,和楼里其他志愿者一起讨论、优化。

有序安排居民配合进行核酸检测,是楼组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也触发了刘悦来的职业“技能点”。国顺居民区比较大,核酸点位有时会设在楼里居民不太熟悉的地方,走过去要拐好几个弯,容易认错。刘悦来会提前画好一条路线图:往返最短,与附近楼组路线不交叉,突出标记出几个重要的转弯点。居民们照着地图走,就能避免与小区其他人群交叉。如今,他还在和团队小伙伴们进行紧张的研发,希望可以尽快出一份与抗疫有关的空间管理实用攻略图。

作为杨浦的首批社区规划师,刘悦来一直在探索社区营造的方法和意义。“我发现,疫情期间,解决‘最后一公里’是不够的,一定要细致到解决‘最后一米’的问题,比如送菜、发放抗原材料、应急垃圾管理、老人药品发放等,疫情的社区传播中很大的问题就是楼栋邻里这最后的一米。”科学严谨的安排,是他作为楼组长一直在贯彻的。

“小区里送菜的志愿者会问,要不要送到各家门口?我说不用。这位志愿者是在整个小区活动的,而我们楼里的居民都没有出过门,每次检测也是全阴。为了减少交叉,我请他把菜放在我们楼栋门口,由我和楼内另一个志愿者上门送菜。”送菜前,他会给自己消毒,把菜放在每户人家门口20分钟以后,再用微信群通知他们开门拿。“我一直觉得,楼道自治不光要自我管理,还要做到自制,也就是自我约束,给自己建立制度。按照我们楼的制度,封控期间,每个人接触过谁都是可溯源的,有什么问题便于查询。”

这次代理楼组长工作也让刘悦来感受到,疫情管控中,“网格化”是一个好词。楼里的每一户家庭是最小的网格,楼组是稍大一点的网格,小区是更大的网格。居民通过自治,先把最小的网格管好,楼组长才能把楼组这个网格管好。“当小区里的每一个家庭网格、楼组网格都自觉做好了,我们这个小区就会安全有序。整个街道区域,乃至整个城市的大网络,才会是健康的安全的韧性的。”

刘悦来告诉记者,这两天,他一边复盘之前的楼组工作,一边在小区群里和大家讨论下一步的买菜、供菜问题,同时还在自己带的毕业设计课程中与同学们一起商量策划,如何在居家管理中健康自主的进行邻里和社区的“隔空”互动。他的实验团队也正在联合一些社区推出无接触参与社区互助计划SEEDING2.0,提出居家抗疫“N件可以做的小事”。第一期,居民晒出了很多疫情中的原生行动智慧,第二期则是阳台种植、植物分享活动。“我想告诉大家,疫情下,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同样能重建信任,种下希望。”他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链接: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2/04/08/16493960121171732409.html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