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昨天在上海作家协会和东方网合办的“文学会馆”里的马原真的有点不那么自信了。一坐到电脑跟前,马原就有点犯傻,由于没戴眼镜的缘故,他的反应始终跟不上网络的速度。眯缝着两眼的马老师,死死地盯着电脑的显示屏,不久手心里就开始出汗,这形象和黑白照片上的那个身材高大魁梧、留着胡子的大汉多少有了点距离。现在,作为小说家的马原似乎已经不大被人提起,今天的马原,一个主要社会身份是老师了。理所当然的,马老师一坐下来,就开始教人怎么看书。
读书要读经典小说快要死亡
马原老师一直提倡看书要读经典,要看作者已作古的书,因为它经过时间淘洗,不用我们自己浪费时间去判断、筛选,他说这也是他开《阅读大师》这门课的缘起。马原说自己读古典经典作品与现代主义作品的比例大约是41。接下来,马原给了网友们一个惊人的结论,他说小说已经进入了漫长的死亡期,因为它所依赖的纸媒将逐渐从我们生活中消失,无论如何小说是不适合在电脑屏幕上阅读的一种文体,读小说需要有闲适的心境,需要有时间,需要有冬天温暖的阳光,也需要一只躺椅和一杯热茶,而这些都已经是过去的那个时代的景象了。
小说家马原是故人往事
和上世纪80年代不同,事实上现在的很多年轻读者已经不知道马原。在写作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马原却选择了走上讲台,到同济大学去做老师,对此很多关心他的朋友深感惋惜,谁知马原自己倒很坦然。他说小说家马原早已是故人往事。即使以后再写小说,那也是马老师的一份副业。马原说他很喜欢大学,首先喜欢校园的那种环境和氛围,也喜欢聚徒教授的美妙感觉,但是很不幸,他所在的学校文科是新设立的,令他伤心的是没有研究生可带,只能给一百几十个学生上大课,而这对马原当初做老师的幻想是个很大的打击。马原笑着说,校园在今天这个纷乱的世界上有一点像世外桃源,只有在这里,一个刻板无趣的小说家的胡言乱语才会被那些渴望求知的学子们耐心地倾听。这也许就是校园对小说家的一部分意义所在。
羡慕好友贾平凹
作为“先锋派”的探索先锋,马原的创作曾经一度被人称为“先锋得登峰造极”,而后又趋于平静甚至回归于传统,有网友疑问,对先锋的探索是刚刚开始,还是存在深刻的危机?马原认为,先锋这个字眼只是表示某种走在前边的态势,我想每个时代都应该有自己的先锋文学,先锋不会穷途末路,不可以说探索刚刚开始,小说之所以有今天,它是古往今来的小说家们探索的结果。对于他的三个好友,同为先锋旗帜的北岛、残雪、贾平凹,马原说残雪的小说是真正黑暗中灵魂的舞蹈,相比之下,他更羡慕贾平凹,因为他是影响更广泛的那一类作家。贾平凹是中国当代小说家中少数真正做到雅俗共赏的作家,尤其让马原羡慕的是贾平凹写了那么多耐看的小说,有那么多中国人知道他喜欢他,他是一个幸福的小说家。
马原小档案
辽宁锦州人,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现任同济大学教授。1982年大学毕业后前往西藏工作,在西藏的经历也成为他创作时的重要题材。主要作品:《冈底斯的诱惑》、《虚构》、《康巴人营地》、《游神》、《上下都很平坦》以及剧本《谁能够喜怒哀乐自由》、《爱的拒绝》,文学评论《阅读大师》。
《文汇报》200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