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央广网】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开讲“开学第一课” 展示交通领域中国道路实践成果

来源:央广网   时间:2020-09-16  浏览:

央广网9月16日消息(记者唐奇云 通讯员黄艾娇)作为同济大学本学期“中国道路”课的首讲,昨天(15日)下午,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为全校本科新生开讲“开学第一课”。他以“中国道路”为主线,以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巨大优势,阐述了交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展现了我国交通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勉励同学们要坚定道路自信,心怀强国之志,练就过硬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同济大学2020级全体本科生分别在现场或是智慧教室线上直播系统听课。

 “开学第一课”上,方守恩首先从交通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说起,他表示,交通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提出需求,催生交通工具革命,带来基础设施改进,由此进一步扩大人的活动范围,进而对交通又提出新要求。交通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交通科学技术加快了人类文明的演化,是人类科技文明进步的重要内容,交通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方守恩以新中国公路发展、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等为例,阐述了我国交通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他说,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交通,在交通发展中始终保障和改善民生。经过几代人艰苦奋斗、接续努力,我国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已经由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

  谈及我国交通建设主战场上的同济智慧,方守恩表示,无论是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机场建设,还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管理、城市的交通组织管理优化、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统等,处处都活跃着同济人的身影。方守恩以李国豪老校长,李金城、朱永灵等一批校友以及学校测绘遥感团队等为例,展现了一代代同济人发挥专业所长,为南浦大桥、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他指出,交通与土木、桥梁、隧道、汽车、电子信息、环境、设计、法学、人文、医学等学科都有关联,这些学科专业都可为我国交通事业发展助力。

在展望交通未来发展前景时,方守恩认为,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支撑下,未来交通出行将日趋自动化、电动化、网络化、共享化。无人驾驶、车车通信、智慧列车、地下自助停车、智慧行人过街……未来交通拥有无限可能性。他最后指出,建设交通强国,是走“中国道路”的重要支撑,也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化交通领域的国际合作,构建面向全球、互利共赢的交通开放合作体系,交通发展终将凝聚起“人类命运共同体”。

  “通过聆听方教授的讲座,我不禁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如此之迅速而震撼,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繁荣昌盛而自豪。我作为智能交通与车辆大类的一员,想要努力学习、为祖国交通运输事业作出应有贡献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我当为交通强国的伟大目标努力奋斗!”新生院济美学堂智能交通与车辆类郭佳欣说。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李翌说:“我国现代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见证,也是中国人民一步步走向小康、走向美好生活的见证。方书记的讲座既激起了我作为一名‘同济人’的自豪感,也使我感受到了时代赋予的使命。”

  “中国道路”是同济大学立足本校学科特色、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一门“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据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蓉介绍,本学期“中国道路”课将着重向学生展示中国在道路交通、人工智能、城乡建设、经济发展、工程建设、对外交往、医学发展等七个领域中国道路的实践与理论成果,将邀请学校领导分别授课。这些校领导不仅是每个专题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而且是中国重点高校的领导者,不仅可以从专业角度讲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不同领域的发展道路和取得的成就,而且学生可从他们身上领略专业精英的风范和行业领袖的风采,是思政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又一探索。

链接:http://www.cnr.cn/shanghai/tt/20200916/t20200916_525263147.shtml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