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大学如何接轨“科教兴市”战略——部分大学校长谈一流大学的发展取向

来源:   时间:2003-04-23  浏览:
创造科技转化的软环境
同济大学校长 吴启迪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主要来自生产关系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使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社会财富总量增长迅速。与此同时,科学技术对经济领域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虽然越来越显著,但还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据统计,就是在科技比较发达的上海,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总量的贡献率只有50%多,而西方发达国家的这个比率大多在70%左右。可见,我们在这方面的发展潜力还很大。
上海经过近10多年的高速发展,经济实力已经位居全国前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接近5000美元。在这样的基数上,要继续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方面要大力创建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促进现有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还要继续解放思想,倡导科学精神,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技术转化的环境和机制。
在这方面,高等学校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现代大学具备四大功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国际交往。通过教学培养出大批高素质人才;通过科研形成科技成果,促进社会发展;通过社会服务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并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为学习型社会提供服务;通过国际交往吸引海外优质资源(资力与智力),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弘扬中华文化。
人才培养无疑是上海新一轮发展中最关键的要素。同济的办校理念,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高尚品格的培育,为此采取了各种措施提高教学质量,以保证学生具备真才实学。学校已经设立了5个创新教育基地,制订了百名骨干教师出国进修的人才计划,大力加强学生的国际交流。目前,同济在校研究生人数已超过1万,接近全日制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增加从在职人员中招收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数量,以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
城市建设是同济大学的强项,在科教兴市战略实施过程中,我们面临着非常好的发展机遇。但是,以世界城市为长远目标的上海,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上海新一轮城市建设规划,包括“三港、两网、一江”等基础设施,包括绿化、环保、生态环境建设,包括交通管理、旧区改造、市容市貌和防灾等城市综合管理体系,包括郊区城镇化建设问题,等等。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乃至世界城市,上海不能仅仅考虑城市形态问题,还应当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市民的满意度问题等。
在这一领域,同济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已经建立了城市科学研究体系,针对城市的形态规划、可持续发展、历史文化保护、交通物流等展开深入研究。最近还成立了“上海世博会”研究中心,组织专家提出了60多个研究议题,并就“上海世博会和新一轮发展”专题举办研讨会,聚集国际一流专家学者,探讨先进城市理念,为上海办好世博会,推动新一轮大发展献计献策,做好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上海新一轮发展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就要求进行新的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产品原创性成果的含量。因此,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高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今年以来,同济大学决定成立“科技创新体系”领导小组和专家顾问组,重点围绕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团队组建、改革考核机制开展工作。首批选择5个国家级和上海市的科研基地,安排15个科研团队进入体系。学校将出台包括10个方面的配套政策,支持和促进科技创新。
去年,科技部和教育部已经批准同济大学办国家大学科技园,这为我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目前,大学科技园正在建设4个园区,其中赤峰路园区沿线被杨浦区命名为“同济现代建筑设计一条街”,是全国最大的建筑科技汇聚地之一。安亭园区依托同济大学新校区和上海国际汽车城,将形成一个以汽车制造业为龙头,机电、材料、轨道交通为特色的科研基地。南汇园区将结合南汇的发展,特别是为深水港和铁路的建设提供科技支持。我们要充分发挥科技园的功能,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主动介入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争取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有大作为。


《解放日报》 2003年04月22日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