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申博,提炼世界城市精神 

来源:   时间:2002-12-08  浏览:
三年申博路,亿万华夏儿女终于梦想成真。
回首申博路,有多少感人动人的故事,为了实现华夏儿女的百年梦想,1600万上海市民以主人翁的精神显示了融入世界、追求卓越的社会责任和时代激情,显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上海正在提炼的一种城市精神!

从花甲老人到莘莘学子,大家都来为申博助威

百年回眸,一个半世纪前问世于欧洲的世博会,已被视为展示经济和社会成就、展示综合国力的舞台。孜孜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人民渴望在世博会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成功啦!”当65岁的杨根明从电视里得到申博成功的喜讯时,孩子似地跳了起来,和老伴击掌相庆!为了中国的胜利,也为了自己的无悔选择。
年初,中国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消息公布后,家住上钢七村的杨根明激动了好一阵:这可是件大好事,何况,世博会的选址又在自己家门口!他的脑子里冒出一个念头:单骑走天下,为申博助威!3月12日,穿上宣传申博的绿色背心,带着10多公斤的行李,老杨踏上了漫漫征程。
过四川,抵三亚,经广东,跨福建,老杨的单骑“申博行”,一路艰辛。在川北翻越4200米的雪宝顶山时,老杨套上了随身携带的7件上装、6条裤子、4双袜子,但还是冷,为了不被冻僵,他又是推又是骑,就是不敢停下;在云南椅子垭山,他花了4个小时才爬上坡,下坡时车子轮子碰到大石子,前轮差2厘米就要掉进深水沟……(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历时88天、行程7000余公里,杨根明返回上海,体重轻了8公斤。他带回的白色绸布上,密密麻麻盖着298个沿途所经省市政府的公章和邮戳;厚厚的留言簿上,汉文、藏文、布依文、彝文、壮文、拉祜文、羌文和纳西族象形文字,句句都是盼望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的祝愿。“看着许多人从我这儿知道了申博,我再苦再累,也觉得甜。”
当杨根明在崎岖山路上攀越的时候,一群大学生也在为申博加温。
8月,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等几家单位发起全国大学生视觉设计大赛,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成为选题之一。短短3个月,参赛作品如雪片般飞来,组委会总共收到4927件作品!
那段日子,传播与艺术学院的学生一个比一个投入,泡图书馆、跑遍全市书店,寻找参考资料,有的干脆挎上相机,走街串巷寻觅“素材”。为了赶时间,常常深更半夜还跑到校外找小店打印作品。“大家憋着一股劲,一定要拿出自己最好的作品——为中国申博加油喝彩!”
随着申博结果揭晓日期的临近,一个新的创意产生了:把部分精选作品汇集成册出版,送到申办会场,让全世界知道中国人民对举办世博会的殷切期盼。时间太紧迫了,大赛组委会的工作人员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都来不及。还好,同济大学的一批学生赶来当志愿者。短短5天,精选100幅招贴画的作品集编好了。
快!一定要赶在中国申博代表团出发前印出来。组委会的同志揣着书稿找出版社社长,可社长刚出门办事去了。追!出租车转了半个上海,扑了几个空,终于“逮”住了社长。特事特办。短短7天,散发着油墨清香的500册招贴画精选集热腾腾“出炉”了。
半个多月前,这本精彩纷呈的招贴画精选集跟随中国申博代表团飞赴蒙特卡洛。整整500本画册,在申办会场内分送,为了中国申博成功又添了一把火。
正是有了无数市民以主人翁的态度主动积极参与,中国上海的申博才这样深入人心。

从企业后援团到申博志愿者,申博成功是共同的心愿

中国,特别是上海这座城市,已经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在这样一片传奇的土地上举办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全世界的人们有理由、有信心期待新的惊喜、新的异彩。
于是,在申博的大家庭中,诞生了这样一支队伍——企业后援团。中国电信、宝钢集团、通用汽车、家乐福、罗氏……这些响当当的国内外大企业都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申博的舞台上。
今年3月,“中国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企业后援团”成立伊始,首批加入的44家大企业就在黄浦江畔郑重承诺:申博不仅是政府的事,也是企业的事。企业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长处,支持申博、参与申博。
罗氏制药是后援团中最为积极的成员之一,早在去年公司就行动起来了。总经理威廉·凯乐在申博前线展示上海“市民”的风采,公司员工在后方鼎立支持,申博结果揭晓前一天,威廉·凯乐毫无怀疑地表示:“上海肯定会成功!”为了支持中国申博,家乐福在尼斯、蒙特卡洛家乐福超市中为中国申博挂上了宣传广告;申博成功后,公司发出邮件,让职工们在第一时间获得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
在上海的申博舞台上,不仅有企业后援团,还活跃着不少申博志愿者,迄今,申博办的电话依然不断,不少市民来电报名争当志愿者。
上海外贸学院学生朱咏也是一位兢兢业业的志愿者。他是世博网特约通讯员,大学生中有关支持申博、参与申博的动人故事,他都积极采访,在第一时间发给世博网。他说自己只做了很小很少的事,申博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但让他引以为豪的是,通过他的文章,世博会成为周围人关心的焦点。朱咏说,现在他正在为考研冲刺,这样就可能在2010年为世博会做得更多。
从企业公民,到个人志愿者,大家都热爱着上海这个城市,有了这份挚爱,才会为城市尽责,城市也才会变得更美好。

从求证1851到寻觅“金童玉女”:为了告诉世人中国申博

中国如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份异彩——这不是一句空泛的标语,它激励着上海市民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以一流的水平,在申博中向世界展现中国。
早春3月,“申博”面临世界级考试。中国新华社向世界报道:在1851年伦敦举办的首届世博会上,来自上海的中国商人徐荣村以自己的“荣记”湖丝参展,一举荣获金牌大奖。好一个历史“新闻”,一下子将中国与世博会的渊源推前了整整16年。
前年夏天,上海交大退休教授徐希曾夫妇来到上海图书馆查找“家谱”。徐家一直不曾忘记,祖先曾参加过在伦敦举行的第一届世博会,并获得了金、银大奖,可惜原先家里收藏的获奖奖牌已毁于“文革”。当工作人员陈乐民将一本泛黄的《前山徐氏宗谱》送到徐希曾夫妇面前,并帮助他们找到了相关记载时,徐希曾夫妇激动着,陈乐民兴奋着——“一个事关华夏圆梦的重要事实!”陈乐民没有丁点耽搁,迅疾将信息告诉正在着手研究“世博与中国”专题研究的历史文献中心“上海研究知识库”同志们。
“太精彩了!”但需要更过硬的史料加以证明。“知识库”向阅览、家谱、典藏、外文文献、近代图书报纸期刊等部门求援。好消息不断传来:馆藏1884年出版的《北岭徐氏宗谱》记载:徐德琼,号荣村,广东香山人。上海开埠后第一批来沪闯荡的商人。该家谱上的内容正好与徐希曾提供的线索吻合。1852年出版的《1851年万国工业博览会评委会关于三十类展品的报告》第163页赫然写着:“在中国部分,上海荣记丝绸的展品表明,当地农村蚕种的改良促进了丝绸质量的提高。因此,它被评奖团授予奖牌。”这一文献有力地佐证了《北岭徐氏宗谱》中的记载。由此,中国人参加世博会的历史得以定格在1851年。
3月12日,当国际展览局代表团一行官员兴致勃勃地在上海世博会大型展览大厅,看到1851年伦敦、1876年费城、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中国人的身影时惊讶不已,因为这是连世界展览局都尚未获知的历史“新闻”。
精益求精的责任意识,体现在申博的细节里。
谈起申博,很多人眼前就会浮现出两个天真可爱的身影——申博宣传画“期盼”的主人公张骋昊和申博宣传片中小明星傅薪杰。为了寻觅这一对“金童玉女”,人们付出了极大心血。
当初“期盼”在申博宣传画的招标中入选,但画面中的小男孩是从网上下载来的,还是个日本孩子,显然不合适。为寻找主人公,申博办工作人员不知看了多少孩子,并让孩子们尝试去做出“期盼”中那个标志性的动作,一个个区别谁做的最像、最能表达申博的心情,直到最后小昊昊脱颖而出。
那个可爱的小姑娘在“最后一分钟”才定下来。一开始,申博片中的主人公也是一个小男孩。但后来大家总觉得离完美的要求还差一口气,决定换一个更有“江南”味的小女孩,真挚地体现“欢迎来上海”的情境。此时此刻,离宣传片交稿只剩下两天。
急!消息传出,上海的小荧星艺术团等艺术团体立即行动。各个摄制组同时出击,拍了20多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拍了好几个版本的片子。第一天在朱家角,第二天又转战到上海电视台外面的大草坪,此时,天下起雨,只得转移到室内摄影棚,来不及布景,工作人员就把电视台大堂的盆景全部移入摄影棚,再用灯光制造出晴天的效果,继续拍摄。入夜了,张艺谋派来的执行导演和剪辑师等专业人士,仔细挑选,选中傅薪杰时,已是午夜时分。
有了这样的责任与追求,我们什么事情都能办好。上海一定无愧于世界的期盼,8年后世界会再次为上海、为中国喝彩!

《解放日报》 2002年12月12日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