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不妨“先回国看看”

来源:   时间:2005-04-18  浏览:
 

●“海待”是“海创”的前奏

●只要有能力一定会找到发挥的地方同济大学校长建言“海待”

    本报讯 同济大学美国校友会近日下午假曼哈顿中城万寿宫餐厅举行座谈会,同济大学校长万钢教授与纽约地区的众多留学人士进行了座谈交流。中国驻纽约总领馆科技参赞李武强、领事于长学和陈硕翼,以及著名桥梁专家、美国工程院院士邓文中博士夫妇等出席了座谈会。
  万钢校长以他自身经历,谈了留学人员自身价值如何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为中国科技与产业发展作贡献的体会。
  在被问及对海归人员的看法和建议时,万钢说,其实,从“海归”到“海待”(回国后待业)再到“海创”(创业),是“一条很好的路子”。万钢解释说,海外留学人员在回国前,并不一定要先找好回国后的工作,“海归”后作一段时间的“海待”也没什么不好,“海待”是“海创”的前奏,而“海待”也不是意味着找不到工作,只不过各人的期望值不一样,所以有些人愿意多观望一段时间,然后再决定去哪里发展。万钢以他自己的经历称,他2000年从德国回国时,并没有同任何单位签过协议,但相信只要有能力,一定会找到发挥的地方。他劝有意回国创业的人士可以先回国看一看,然后再作决定。
  万钢也出谈了此行访问美国几所名牌高校的感受。他表示,这次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卡内基·梅隆大学在文化艺术与工程电脑等文理学科之间的结合,很值得国内的高校学习,虽然国内的大学目前也都在改进课程的设置,但在多学科之间的合作方面总是有一点隔阂。万钢也提到了访问哥伦比亚大学时所看到的该校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中心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万钢此行从3月28日开始,先后访问了通用汽车公司、卡内基·梅隆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旨在通过访问交流,加强同济大学与美国著名学府及公司间的合作。
  万钢曾在德国留学工作15年,长期担任德国奥迪汽车公司的高级技术管理工作。2000年底回国任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2004年任同济大学校长,同时被科技部聘任为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总体组组长。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04.15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