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交通,让出行更方便——杨东援教授谈世博交通规划理念

来源:   时间:2005-02-23  浏览:

    ◆吴为民采访整理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让超过7000万人次在世博会举办的184天之内,享受到交通的便捷,自然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因此,在今后5年左右的时间里,如何让上海的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真正做到“交通,让出行更方便”,是摆在世博会筹建各方和有关专家面前一个非常现实而又极其重大的课题。
    
  受上海市城市规划局委托,从2004年6月开始,由同济大学副校长杨东援教授牵头,组织校内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等有关学科领域的专家,针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交通规划展开深入研究,取得初步成果,得到了上海市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充分肯定。并明确,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交通规划,将由同济大学牵头完成。那么,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交通体系应该如何规划?该规划付诸实施之后,上海市整个的交通承载能力在目前基础上将有多大提升?日前,杨东援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向笔者阐述了规划设计的理念并描绘了2010年世博会举办时上海市交通的蓝图。

    世博会是改善上海交通状况的好机会

    解决城市交通难题的思路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进步的过程:早期阶段关注于基础设施总量的保障,而后关注于交通网络的结构与形态,是对需求形态和城市形态的适应及相互作用。经过多年探索,人们逐渐认识到仅仅依靠上述努力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努力促进合理交通模式的转变。因此,杨东援教授认为,世博会这样一个重大主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采用现代理念,改造和整合城市交通系统的极好机会。

    虽然近年来上海市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进行了大规模建设,但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相关地区活跃的人口与经济的集聚,2010年上海市地面道路交通拥堵的状况尚不能够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交通局势依然严峻。

    世博所引发的直接交通压力主要作用在浦西园区周边的中山南路,以及浦东园区周边的浦东南路和耀华路,并会引发跨越黄浦江的石龙路隧道、打浦路隧道、卢浦大桥、南浦大桥等越江通道的交通拥堵。

    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出的主题,要求交通运输系统不仅能够保障世博会的顺利召开,而且要能勾画未来城市交通的希望与前景。基于上海所处的发展环境和机遇,规划中的世博交通体系需要向世界展现上海应有的发展目标:一是确保城市内外的有效交通联系;二是高效率地使用自然和环境资源;三是提高城市的环境、生态、安全水平;四是增强城市在广域经济体系中的活力;此外,还必须能够确保建设目标的财务、经济、技术可行性。

    世博会的会期将延续184天,这决定了在举办过程中,不可能采用一般性临时交通管制措施实现目标。世博交通体系的运行不能对于城市交通体系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而上海世博会的会址位于城市内部,世博会园区跨越黄浦江两岸,增添了交通保障的难度。

    世博交通规划是一个系统概念

    世博园区的建设,其实质是要在一个城市内部地区,新建一个重要的城市活动集聚区域。这就明确了规划设计人员的任务,是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构建一个有效的交通体系,并具有多元化的目标:不仅要提供一种交通服务能力,保障世博会的顺利召开;同时还要提供一种持续发展能力,建立城市活动聚集区域与广域地区的交流活力。不仅要提供一种可靠能力应对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提供一种实验平台来促进城市新交通方式的推进;同时还要能够展现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理念和前景。

    世博交通体系的核心,是要通过构筑一个多模式复合交通服务体系,来保证城市活动聚集区域的交流活力。同时在空间上,世博园区不仅是属于上海,它同时属于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因此,对于世博园区的交流活力的目标,不能局限于在上海城市的范围来认识,需要将它放到一个广阔的区域背景下来加以认识。

    因此,杨东援教授提出,目前正在做的世博会交通规划,其研究的对象不是一个单纯的基础设施系统,而是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世博交通体系所能够提供的也不仅仅是一种交通供应能力,而是一种综合交通服务。体系的构成呈现复合结构的特征,必须将基础设施、信息系统、管理措施的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形成有机的整体。

    四区划分构成世博交通体系框架结构

    在同济大学专家们的规划中,世博交通体系是以世博园区为中心节点,由交通方式转换枢纽、交通服务通道和辅助交通网络、交通管理目标区域、相关道路功能管理等构成的综合交通服务体系,其主要特点是提供一种多模式复合交通服务。它在空间布局上,将被划分为4个交通策略目标区域:绿色交通区、缓冲交通区、魅力交通区和交通家园区。

    绿色交通区以世博会场址为主体范围。该区域的交通系统规划,将充分体现交通的绿色观念、绿色方式、绿色工具和绿色环境等理念,以建设便捷、安全、高效率、低公害、环境景观良好、有利生态保护、以公交为主导的多元化城市交通系统为目标。

    缓冲交通区为世博交通体系核心部分的保护壳,在该区域范围内需要组织小汽车的换乘,以达到集约化交通提高系统效率,缓解瓶颈的目的,以及组织非世博交通流的绕行管制,并需要保留紧急情况下的应急交通通道供特种车辆使用。

    魅力交通区指上海内环范围内城市风貌特色集中的区域。参观者通过交通,能充分体验到城市在不同速度下的不同风采。对于魅力交通区来说,不仅仅是借交通过程来展现运动下的城市魅力,更重要的是交通本身的高效与人性化,使人们“忘却”交通,从而能充分地沉浸在上海的都市魅力之中。

    交通家园区概念的提出,是顺应以上海市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呈现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将其视为具有内部高度协同性特征的区域性“大家园”,从整体的高度将其内部交通流线加以组织,构筑世博会具有“家园”概念的交通圈。

    根据世博会交通需求的定量分析,世博交通体系的容量目标是能够满足日流量60万人次,并有能力在采取特殊交通管制的条件下,保障日流量80万人次的潜力。高峰小时交通保障目标确定为20万人次/小时。在此基础上,针对细分的服务对象,在整个世博交通体系中,还必须能够全方位地提供透明化的交通信息服务,以支持游客的旅游计划制定、路径导航、行李服务等方面的服务。与此同时,世博交通服务体系针对突发事件的发生也必须提出应对措施,并对世博交通体系的可靠性作出准确预期。

    “由于世博交通客流都将汇集于世博园区,因此仅依靠道路基础设施的供给不可能满足需求,必须通过交通方式的优化,加强对交通方式的诱导管理,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做足‘转’文章,促使客流尽可能‘转’向公共交通。同时这也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杨东援教授最后介绍说。

          新民晚报2005-2-22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