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古庙庆重光 母仪更庄重--白沙龙母庙修复重建纪实

来源:   时间:2004-08-22  浏览:
  8月9日即农历六月二十四,白沙龙母庙西路关帝像升座开光。韶关南华寺释静修大师主持仪式。7月25日即农历六月初九,白沙龙母庙东路观音殿参照德庆祖庙建制举行盛大的观音像升座开光仪式,香港宝莲寺释智慧大师、肇庆庆云寺大师主持仪式。至此,白沙龙母庙第一期修复工程全面竣工。其实,在一年前的农历五月龙母诞期间,第一期修复工程的大殿部分就已开光,对外开放。
  重建后的龙母庙建筑群采用砖、木、石结构,坐北朝南,以中轴线贯穿整个建筑群。保持和发扬了我国岭南传统建筑风格。古朴挺秀的广荫牌坊矗立西江河畔,东有龙母亭,西有演戏台,广场直达山门,内为朝厅,耳房设在两侧,山门往前走是大殿,这是龙母庙的中心。中轴线后为后殿,东为五龙子殿,西为七姐妹殿。白沙龙母庙整体建筑主次分明,殿堂高敞,瓦片碧绿,山檐短而柱础高,山墙裙的石雕、木雕、陶塑、砖雕、灰雕、壁画等融于一体,极具岭南特色。
  在岭南水乡,龙母被奉为西江河神,龙母故事,从秦朝起便流传民间,已有两千多年了。白沙龙母庙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公元1265年至公元1274年),庙址坐落西江北岸白沙滩,故名白沙龙母庙,又称德庆龙母行宫,在西江流域众多龙母行宫中,其规模最大,也是唯一一间得到皇帝敕封的龙母行宫。
  白沙龙母庙历代有修葺。清光绪8年(公元1882年)敕封白沙龙母,封号“广荫”,并在庙宇广场兴建广荫石牌坊同时,将庙宇全面修葺。此后,白沙龙母庙香火鼎盛;“白沙夜月”也列入肇庆八景,载入史册。
  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前后,白沙龙母庙被广东省第三监狱占为监区,解放后设为高要看守所,此后又被肇庆市第五中学占用。1958年,肇庆钢铁厂、化工厂、煤焦厂等单位先后占据龙母庙,致使庙宇面目全非,遭到严重破坏。幸好饱经沧桑的广荫石牌坊,龙母亭及干疮百孔的后殿尚保存。1984年被列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肇庆市委、市政府为丰富肇庆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让龙母庙重现昔日光彩,成立白沙龙母庙修复项目领导小组,组建修复白沙龙母庙筹办处,负责对白沙龙母庙项目的修复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由市宏建房地产开发公司投入3000多万元对龙母庙进行全面修复。
  白沙龙母庙的修复重建,遵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按照历史原貌,原建筑风格,在原地修建。由华南理工大学和上海同济大学古建筑专家设计,整个建筑群采用砖木石结构。按皇帝“九五之尊”的建筑格局而建:大殿、后殿、五龙子殿、七姐妹殿等等,共为九开间;正门石牌即广荫牌坊六柱五开间。
  2002年6月4日,市委、市政府在白沙龙母庙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白沙龙母庙修复重建工程正式揭开序幕。随后,黄桂清带领他的宏誉建安装饰工程公司驻进庙区,开始了艰辛的修复工作。
  黄桂清是四会人,1974年18岁时高中毕业,1975年到四会县建筑工程公司工作,从工人做到工程师再做到老板,黄桂清靠的是实干。现接手龙母庙建筑施工的技术指导和材料的调配工作,依然靠的是实干。同样是做建筑工作,黄桂清以前做工业与民用建筑,现在做的是古建筑的修复,第一次涉足这样规模的使用非现代手段的古建筑工程,具有挑战性。
  记者在白沙龙母庙的工棚里见到了黄桂清。“修复龙母庙,如何体现‘修旧如旧’这一原则?”黄桂清谈起了修复龙母庙的过程。
  “修旧如旧”就是“新建筑旧风格”,要达到修复标准,要采用传统工艺和传统辅助材料。如何签定修复质量,首先可看原结构和原部件的恢复情况。凡结构、形式、风格和做工与原物保持一致的可视作高质量的修复。其次要看修复中采用了硬木梢等传统辅助材料,还是采用铁钉、化学粘合剂等现代材料。若利用现代材料修复的,其价值大打折扣。白沙龙母庙“修旧如旧”表现之一是旧材料旧工艺体现视觉上的“旧”,其表现之二是新材料旧工艺体现视觉上的“旧”。
  “旧材料旧工艺”如何理解?例如,整个庙宇的青砖全是旧的,经打磨抛光为统一尺寸之后,用旧工艺砌筑,这旧工艺指用灰膏砌砖而不用混合沙浆砌筑。因为混合沙浆砌筑为现代建筑工艺。“新材料旧工艺”指使用“木”和“石”为新材料,旧工艺指用笋和槽而不用铁钉连接木料,不用水泥固定石料,用滑轮组及三脚架升降,不用现代机械升降,等等。
  龙母庙建筑群由旧青砖砌成。黄桂清派人在全省范围内陆陆续续收集了1百万余块青砖。其中有6至7万块大青砖是在广州修建地铁时拆除旧建筑物期间收购的。这些大青砖收购价每块1元多,运回来后再切割成统一尺寸,进行抛光。因年代久远,青砖很脆,易断易打碎,平均有30%的损耗,因而每块砖成本价6至7元。大青砖主要用来砌正山门和三大山门。其他位置用小青砖砌成,小青砖也要加工打磨,平均每块花费也要1元多。黄桂清告诉记者,用旧砖比用新砖,成本贵得多。头山门、正山门及东路观音殿这三个山门前后,砖雕系列故事再现龙母传奇的一生。这些砖雕工艺出自陈家祠砖雕艺人的后裔之手。此外,大殿的壁画、灰雕等等乃名家制作,其花鸟、山水、人物等形象栩栩如生。
  “木”是次于“砖”的建筑材料。整个建筑群用了1千多立方米的进口玻萝格原木,光是大殿就用了近300立方米。与此同时,黄桂清亲临木雕之乡浙江省东阳县请来了百余木刻师,著名的东阳“三斧”也请来献艺了。
  大殿用木较多,大殿主梁是木结构要件之一,升梁便是重头戏了。这主梁长5.7米,直径0.4米,由“东阳三斧”削出16个面组成圆柱。2003年3月27日升梁。升梁日之前一天下午4时,由16名工人从40米外的加工场地推至大殿,用滑轮组牵引到房顶预定位置就用了近六个小时,到正点即移至梁位。其次,大殿还有一百余组木制斗拱等构件用作支撑。木鱼、鸵峰、水兽、风铃板,这些木结构雕花,全是来自民间传说的花鸟、山水人物,古色古香,让人目不暇接。
  “石”是传统岭南建筑不可或缺的。龙母庙的花岗岩全是从福建惠安进的货。惠安是石雕之乡。龙柱边柱门夹石抱鼓石等等,是石的世界。正山门的石屏风,用青石雕刻,高4.85米,宽5.7米,厚0.2米,有十余吨重。正面雕五龙,背面刻七凤,福建惠安的雕刻师制作。造价百万余元,乃龙母庙石雕之精品。
  在庙里的每个门,凡有梯步者,均有大小不等的抱鼓石,其石图案均参照陈家祠等古建祠庙的抱鼓石工艺。
  南移广荫石牌坊,也是重建龙母庙的重要事件。目前我们见的石牌坊是2003年5月21日被南移了5至6米的。这广荫石牌建于清光绪8年,六柱五间开,面宽17米,高6.5米,花岗岩石精雕.距今已有120多年了。牌坊正面匾额刻有“圣旨”两字,是光绪钦点清代著名石雕刻师用御用顶级石材精雕而成,并由皇帝指派钦差大臣率领御前侍卫由京城送达肇庆。
  南移这石牌坊时,为了减少损坏,黄桂清建议工程技术人员将此石牌坊按结构拆为百余件,再用滑轮组三角架等古法安装。被移后的石牌坊,在石弥座下面增加了4个梯步,整个石牌坊重达百吨,最重的是中间那根柱子,重量近2吨。站在广荫坊前,可览西江浩浩东流,可领略隔江的风水宝地“五马归槽”的逼人灵气,令人心旷神怡。
  在一期工程的15亩地范围之内,除了建筑物,广场及道路均按庙宇局格绿化,计划移种榕树、鸡蛋花、柏树等岭南特有树种。宇庙的所有地面基砖,全用出口砖修筑,选材精良、考究,制作工艺精美,仿陈家祠风格。
  为扩大广场面积,龙母亭也将向东移动。目前的龙母亭呈现“八悬臂顶均”,其雄姿与“四柱不顶”的德庆学宫大成殿,与“四柱不地”的广西容县真武阁,成为南方古建筑在力学应用上的奇迹。
  西江的龙母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修白沙龙母庙,将龙母文化的载体凸现在世人面前,这对肇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名市,促进旅游事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摘自:肇庆日报 2004-08-22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