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专家表示戏曲追求“高品味”无助于走出困境

来源:   时间:2004-07-28  浏览:
新华网大连7月28日电(记者赵华)同济大学教授、戏剧戏曲学导师朱恒夫认为,当前中国戏曲追求阳春白雪式的“高品味”无助于戏曲艺术走出困境,中国戏曲的唯一出路在于民间化,只有面向最广大的普通民众,戏曲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朱恒夫对当前戏曲界追求所谓的“高品味”深感忧虑。他说,国家花大量

的钱扶植传统戏曲,但中国戏曲仍危机困难重重,上百万的戏剧从业人员为吃饭、住房发愁,前途茫茫找不到出路。老百姓宁愿选择电视和其它娱乐方式而远离戏曲。造成这一现状的症结不在于社会多元化,娱乐形式多元化,而是戏曲抛弃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追求贵族化。现在编排的一些戏剧为了追求“高品味”,向阳春白雪看齐,耗资巨大,动辄上百万,甚至几百万元,舞台美术、道具、服装、音乐、灯光非常华丽,一张门票高达几百元,仅从票价上看这种戏剧已经不是为老百姓服务的。

朱恒夫认为,中国戏曲从诞生起就是下里巴人的艺术,是最广大的劳动人民的艺术,具有民间性的突出特点。从思想上看,中国戏曲表现的是数千年植根于百姓心中的忠孝节义等道德伦理价值观,从内容上看表现的是民间奇人奇事奇行,表现形式追求通俗化,一张桌子两张椅子就可以唱出部戏来。而现在一些剧作家抛弃了这种民间性,与普通百姓渐行渐远,高高在上,图解政治,写出的戏与老百姓的生活不合拍,表现形式又非常保守,不敢创新,一些戏剧演员得个所谓大奖就忘记了自己的演员身份,不再去小剧场、茶馆演出,一年演不了几场戏,一旦上场演出上气不接下气,冷汗直流,哪还谈得上美感?

朱恒夫提出,中国戏曲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在于回归民间,使戏曲重新具有民间性的特点,说老百姓的话,表现老百姓的思想和生活,尊重戏曲规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只有为老百姓接受的戏才是好戏。就像江苏无锡的惠芳锡剧团,一年在镇里演出二百七八十场,每场都吸引上千人,连中风病人都让家人推着轮椅去看,这才是老百姓的艺术。

摘自:中国宁波网  2004-7-28 9:44:12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