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形成上海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来源:   时间:2004-07-19  浏览:
  在人口方面,要推进组团城市型发展战略,在减少上海的中心城市人口集中的同时增加郊区城市的人口增长


  在资源方面,要推进资源节约型发展战略,在提高上海经济增长规模的同时减少上海经济增长的重量

  在环境方面,要推进生态友好型发展战略,在提高城市污染治理成效的同时提高上海发展的整体生态水平,要大手笔地保护和“不开发”城市生态环境

  中共上海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审议并通过的《关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意见》,在把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上海化方面有不少新的战略构想。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出在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方面,上海要进一步处理好人口、产业、基础设施、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基本形成特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格局。多年来,笔者常常感到上海在经济建设、基础设施方面有深思熟虑的战略举措,相比之下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却一定程度上缺少与之相应的奋斗目标。提出上海要“基本形成特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格局”,给上海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目标补上了重要的内容。落实这样一种目标,需要在科教兴市主战略的框架下,进一步细化和深化人口、资源、环境三个方面的发展战略。

  一是在人口方面,要推进组团城市型发展战略,在减少中心城市人口集中的同时增加郊区城市的人口增长。

  当前,上海人口发展的突出矛盾表现在,人口总量的大幅增长与人口分布的中心城化不相协调。一方面,上海的人口总量在大幅度地增加。2002年上海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是1625万,2003年已增加到1711万,1年内净增了86万。另一方面,上海的人口又过于集中在600平方公里左右的中心城。最新数据表明,上海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总量已达到976万,比第5次人口普查时又增加了几十万。在全国城市化处在上升发展的背景下,接受合理的外来人口应该是上海对全国人口分布的积极贡献。因此,应对上海未来建设高容量城市的挑战并使上海大都市的人口发展有好的生活质量,就必须实施组团式城市发展战略。即在严格控制中心城人口规模的同时,在郊区加快建设3-4个可以吸纳80-100万人口的区域核心城市以及相应的城市组团。在上海西北郊区,形成以嘉定区域核心城市为中心,包括嘉定、宝山部分以及相邻地区的城市组团;在上海西南郊区,形成以松江区域核心城市为中心,包括松江、青浦以及相邻地区的城市组团;在上海东南郊区,形成以海港区域核心

  城市为中心,包括南汇、浦东部分以及相邻地区的城市组团。当前,在住宅建设强中心化发展的情况下,上海中心城区要大幅度减少人口密度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实现人口分布的组团城市型发展目标,需要冲破各种影响上海从单极集中向组团发展转变的发展性和体制性障碍。

  二是在资源方面,要推进资源节约型发展战略,在提高上海经济增长规模的同时减少上海经济增长的重量。

  过去10年来上海经济增长的突出矛盾表现在,经济总量增加的同时伴随着能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原材料等物质消耗的快速增长。也就是说,上海的GDP大大地增加了,但GDP的重量没有得到有效的减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上海未来的经济增长需要在规模增加和重量减轻两个方面做出努力,只有用适度增加的物质消耗,甚至从远期来看用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物质消耗,来成倍地获得经济规模的提高,才能说上海的经济发展是资源节约、有科技含量的。为此,要从三个方面实施经济活动的资源节约或“物质瘦身”运动:其一,从城市的产业结构中挖掘资源节约的宏观潜力。由于以劳务或服务为导向的第三产业发展,是有利于减物质化的,因此上海在产业结构发展中需要持续不断地提升无重量的第三产业的比例。与此同时,要大幅度地降低上海制造业发展的“物质消耗成本”。最近上海市政府发布产业效能指南,提出在工业园区的建设中要用万元工业产值能耗、万元工业产值水耗等物质强度指标衡量和选择入区产业,就是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方面有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意义的努力。其二,从城市的空间建设中挖掘资源节约的中观潜力。要研究和发展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物质流能够闭路循环为特征的循环经济型产业园区;要研究和发展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生活物质消耗为特征的循环经济型居住园区。其三,从城市的产品功能上挖掘资源节约的微观潜力。要鼓励生产和使用具有耐用性质的生活用品和城市设施。要鼓励和使用具有共同享用性质的生活用品和城市设施。例如在城市中,加快发展具有共同享用意义的城市轨道交通,就可以比盲目发展私人化的汽车更具有资源节约和减物质化的意义,同时也真正地提高城市人的福利。

  三是在环境方面,要推进生态友好型发展战略,在提高城市污染治理成效的同时提高上海发展的整体生态水平。

  当前上海生态环境的突出矛盾表现在,日益加强的末端污染治理的效果常常被经济增长方式与自然维护观念的绿色欠缺所抵消。近年来上海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注入了很大的财力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效,但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的目标不同于环境治理型城市的目标,它需要从单纯的污染治理进入到全面的生态建设。为此,需要加强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是把环境污染治理的努力向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头推进。上海经济社会过程的生态环境建设应该形成三条生态文明建设链:从小区到社区再到城区的生活性生态文明建设链;从企业到公司再到行业的生产性生态文明建设链;包括各类政府机关在内的管理性、事业性生态文明建设链。只有这样,才能从治标到治本,大幅度减少末端污染治理的压力。其二,是把环境污染治理的努力向自然生态环境的保育推进。上海的城市发展不仅要大手笔地规划和“开发”我们的城市建设景观,更要大手笔地保护和“不开发”我们的城市生态环境,要让城市中越来越少的荒野、湿地、森林、水系、农田等生态要素保留下来或得到恢复,为我们的城市生活质量提供越来越重要的生态服务。

  (作者为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博导)

摘自:东方网-文汇报 2004年07月19日08:15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