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上海市医师协会第二届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二届理事会第十六次全体理事会议庆祝中国医师节颁奖大会召开。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附属皮肤病医院副院长史玉玲荣获第六届“仁心医者·上海市仁心医师”奖。

史玉玲(前排右4)上台领奖
史玉玲,主任医师,同济大学长聘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副院长、同济大学医学院银屑病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银屑病临床研究中心负责人、同济大学高等研究院科研创新团队首席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等人才项目,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白求恩式好医生”“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工匠”、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医务工匠”、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奖”和同济大学“我心中的好导师”等荣誉称号。

目前担任国际银屑病理事会(IPC)执委、国际银屑病和银屑病关节炎研究评价组(GRAPPA)委员、亚洲银屑病学会(ASP)理事、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常委兼总干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银屑病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免疫学会皮肤免疫专委会主任委员和上海市医师协会皮肤与性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等。
史玉玲教授深耕皮肤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近30载,专注于银屑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精准诊疗及创新疗法方面取得了诸多突破性成果,为我国银屑病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银屑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重大皮肤疾病,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生理、心理及经济负担。面对这一全球医学难题,史玉玲教授勇担使命,攻坚克难,致力于提升我国银屑病的诊疗水平,为患者带来希望之光。2018年史玉玲教授创立并领衔全国唯一的同济大学医学院银屑病研究所,带领团队将研究所打造为全国银屑病诊治的核心基地,其银屑病门诊和住院病人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并成为全球银屑病监测项目成员单位,极大提升了我国银屑病研究的国际影响力。过去5年,在史玉玲教授的引领下,研究所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1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牵头和参与国内外多中心临床试验121项,推动银屑病新药研发和前沿疗法临床转化;团队成员多人次获得上海市“浦江人才”“东方英才”计划、“扬帆计划”等省部级人才项目,打造了一支人才结构科学合理,科研水平卓越的学术团队。研究所在银屑病的基础研究、药物研发、诊疗规范以及重大临床研究课题的开展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尤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创新疗法及精准诊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史玉玲教授以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银屑病研究中心为目标,致力于打造集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及创新转化研究为一体的国际银屑病研究平台,推动银屑病诊疗技术的革新与转化,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精准的治疗方案,为我国皮肤病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史玉玲教授始终坚持面向临床需求,针对中国患者的疾病特征,首次建立针对中国人群的银屑病系统诊疗新策略,并制定符合我国人群特征的紫外线光疗中国方案,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标准化空白;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方面,深入揭示代谢与免疫在银屑病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为疾病的精准防治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针对传统光疗靶向精准性不足的难题,创新性提出“精准光疗”概念,突破了靶向定位难题,建立精准光疗技术体系,显著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相关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并与Sigma公司及同济大学物理学院联合研发精准光疗设备,显著降低皮肤不良反应,实现医企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率先开创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细胞疗法,开拓银屑病治疗新方向,取得中国银屑病干细胞临床研究领域新突破,为难治性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同时,深耕银屑病的患者教育与慢病管理,创办了上海市首家银屑病患者俱乐部,为患者提供长期支持与交流平台,并在全国范围内牵头举行“蒲公英行动”银屑病患者教育,组织全国线上线下巡讲数百场,辅以网络直播,覆盖全国,累计影响患者超过10余万人,并邀请500余位专家参与授课,推动银屑病科学管理模式的普及,助力患者长期规范化管理;建立了喀什二院“史玉玲专家工作站”,为提升新疆地区皮肤病诊疗水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医学教育方面,始终坚持教书育人,薪火相传的精神,已培养和正在培养硕博士研究生和留学生研究生达60余名,博士后研究人员4名,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市优秀研究生论文”等荣誉,并连续10年主办同济大学银屑病高峰论坛暨银屑病基础和临床进展学习班,连续3年主办同济大学免疫性皮肤病高峰论坛暨特应性皮炎/银屑病规范诊疗继续教育学习班,并组织国内最具权威性的皮肤科学术年会,为我国银屑病及免疫性皮肤病的规范化诊疗与学术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史玉玲教授担任多个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和中国多中心临床试验的leading PI,主持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中包括1项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以及上海市教委自然科学重大项目、上海市促进市级医院临床技能与临床创新三年行动计划重大临床研究项目等多个重大科研课题;以通讯作者在Br Med J、Mol Cancer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40余篇,多篇入选高被引论文。连续3年被国际权威机构Healsan Consulting LLC评为“皮肤病领域研究最为活跃的中国学者”之一;主编和参编教材及专著11本,牵头和参与制定各类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12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五洲女子科技奖”“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二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上海市“临床医学科技创新奖”三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