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不负荣光!同济大学着力打造“大国良师”队伍

来源:党委宣传部   时间:2024-09-09  浏览:

感念师恩,如春雨滋润学子心田,如明灯照亮学子前行道路。今天(9月9日)下午,“春风化雨,师泽如光——2024同济大学优秀教师事迹展”在校博物馆揭幕,一位位长年躬耕三尺讲坛、深受学子爱戴的好老师、大先生,再次赢得师生们的注目和掌声。在一幅幅事迹展板前驻足静看,真切感悟这些老师们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和为师为人为学的卓越风范,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在致辞中说,同济大学建校117年来,办学成就卓著,正是得益于有一大批好老师。一所大学拥有好老师,是大学的光荣和骄傲。新时代赋予新的使命任务,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关乎学校未来,希望青年教师从这些优秀教师身上汲取榜样的力量,为强国建设培育更多国之栋梁。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同济大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筑牢广大教师理想信念根基,涵养高尚师德师风,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着力打造一支信仰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大国良师”队伍,不负“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称号,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弘师德,兴师风

“作为老师,你自己要先蹲下身子,扶起学生,一步步把他放到自己的肩上,之后你再站起来,把学生推上山峰。”这句令闻者动容的师者心声,出自李杰院士。他说,老师和学生如同同一战壕的战友,似老兵之于新兵,要一起研究、并肩战斗。被国外学者称为“李—陈方程”的“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程”,就是他和学生陈建兵携手攻坚的重大原创理论研究成果。这是同济好老师、大先生为师精神风范的生动写照与缩影。

自觉对标对表“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大先生”要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近年来,一批师德高尚的同济教师或团队持续涌现,相继荣获全国最美教师、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上海市教育功臣等一系列重要荣誉称号,尊师敬师爱师、见贤思齐在同济校园蔚然成风。

选树先进典型,学有榜样。每年在教师节到来之际,学校组织评选“师德师风”十佳教师,在庆祝教师节大会上进行隆重表彰,并以展览集中生动展现这些老师们的动人事迹。学校在最高奖“追求卓越奖”中,特别设立“追求卓越教师奖”。学校还组织评选了三届“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产生了30个导学团队标兵和30个导学团队。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今年是第40个教师节,同济大学首次组织评选教书育人先进奖,吴志强院士荣获首届“教书育人终身成就奖”。他带领一届届学子以智能化推动城乡规划创新探索,让学生在一系列重大规划项目中历练成长,为城乡规划教育贡献了宝贵经验。一同揭晓的还有教书育人杰出贡献奖、教书育人创新实践奖和教书育人英才新秀奖。

筑信念,铸师魂

在遵义会议纪念馆等革命圣地追寻红色足迹,在雄安新区体悟“千年大计”和“未来之城”,在定点帮扶的云龙、推进乡村振兴的黄岩思索同济人的使命……今年暑假,同济大学高层次人才、新进海归教师、青年骨干医师、党外知识分子、辅导员等多支教师实践团分赴全国多个实践地,边走边看、边学边思。老师们说:我们要扛起更大责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学校党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一流党建为引领,擦亮老师们教书育人的精神底色。在同济教师辛勤耕耘的一方方教苑里,党旗飘扬、党徽闪耀。

党建、学术双带头,筑牢一个个教师支部战斗堡垒……在实现全校122位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基础上,学校全面推进“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相继建设4批36个具有示范效应的工作室,并创新推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学术能力提升计划,支持多批“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提升科研能力,发挥“双带头人”的“领头雁”作用。一个个教师党支部、党员教师走在前、作表率,争当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的先锋模范。

学校还充分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先后在同济“第二故乡”四川宜宾李庄、乡村振兴实践地浙江台州黄岩、雄安新区等地设立“同济大学思政教育基地”,建立教师思政教育校外常态化长效化平台。学校还特设暑期“师生同行”项目,教师组队获批立项、面向全校招募学生,每年约有20支师生队伍携手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感应时代脉搏。

强师能,锻本领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上,同济大学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创历史最好成绩。在此前上海市级赛事上,同济大学获得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

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养一批栋梁之才,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教育情怀,还要有高超的育人智慧和过硬的教学本领。

在四平路校区衷和楼一楼、嘉定校区复楼中庭,是两校区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活动基地,已持续举办“教师午间沙龙”150多期,来自不同学院、学科的教师万余人次参与跨学科同伴式交流学习,互学互鉴互助,提升了育人本领和创新能力。其中,“课程思政名师面对面”专题沙龙举办了19期,获评教育部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优秀案例。

学校把教师发展中心并入党委教师工作部,为教师教学科研发展提供支持服务,形成了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培训发展“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今年又特别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强化教学技能训练和教学能力提升。

今年4月,学校第一期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专项培训班开班,这是学校扎实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落实落细学校“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部署要求的举措之一,为老师们送来了“及时雨”。

“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的一言一行承载着塑造灵魂的重任。”一位新进青年教师在培训交流中说。岗前培训是学校每一位新进教师的必修课,包含集中培训、分类培训和跟岗培训。学校还面向辅导员推出新辅导员岗前培训、三年内新进辅导员领航计划、骨干辅导员九大职业能力提升培训等五级培训制度,激励他们更好引导学子成长成才。

学校还支持教师赴海外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交流研修,每年暑期选派数十名青年教师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芬兰等国际名校开展为期8周的教学培训,提升双语教学能力,助力与世界高等教育前沿接轨。

校党委书记方守恩表示,学校将努力营造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围,在教师思想引领、师德师风建设、能力素质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培育更多引领、启迪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大先生”,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持续提供坚强人力资源支撑。

                                                                                             (文/黄艾娇)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