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国内外专家学者聚同济共话“全球视野下的美好生活”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24-07-14  浏览:

712日,由同济大学、国际价值与哲学研究会主办,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遵义会议纪念馆·同济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基地、同济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承办的“全球视野下的美好生活”国际研讨会在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

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方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表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为了创造美好生活,中国人民奋发进取,勇毅前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性成就。衷心希望各位专家学者通过研讨交流,推动实现美好生活。

美国天主教大学、国际价值哲学研究会博士胡业平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的孔子和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关于幸福和美好生活的观点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进而根据马克思所构想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理想状态来阐释美好生活,指出在社会主义的社会当中,我们都能够实现自我的价值,发展自己的能力来达成自我的完善。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陆居怡主持开幕式。

会议主旨演讲由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蓉主持。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永贵教授就“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话语特性”这一主题展开分享,他表示,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着眼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提出的具有重大原创性的话语体系,是对世界之问和时代之问给出的中国答案,对“人类社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等重大课题作出的历史性回答,是体现人类社会美好未来的重要理念,彰显着独特的价值意蕴,并对全人类共同价值在话语属性、话语根基、话语格局、话语要义、话语立场以及话语功能等方面所蕴含独特的话语风格和特色进行了凝练。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项久雨教授分享了对“美好生活的中国表达”的理解。他表示,“美好生活”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理想蓝图的中国表达,美好生活的中国价值表达中蕴含着对现实社会的超越与现存自我的内在扬弃,以及主体的现实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对更高级生活目标的追求,呈现出面向统一和谐的图景。

会议分别开展了两个阶段的主题发言。第一阶段主题发言由解放日报社党委副书记、上海社会科学普及研究会会长周智强主持。与会专家围绕科学把握“全球视野下的美好生活”基本内涵展开探讨,共同表示,实现全人类共同发展以及每个个体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追求,本身就包含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具体表现为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来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增强社会制度的公平与正义,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与自由。会议的第二阶段主题发言由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勇主持。与会专家指出了积极探索“全球视野下的美好生活”实践路径的必要性,认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构建过程中,需要我们走出一条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美好生活”崭新路径。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