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法学院举办“追忆同济法科足迹,培养卓越法治人才”师生校友共谈主题活动

来源:法学院   时间:2024-05-27  浏览:

5月20日上午,同济大学法学院“追忆同济法科足迹,培养卓越法治人才”庆祝建校117周年暨法律系复建30周年师生校友共谈主题活动举行。校友代表、荣退教师及法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在校师生代表出席活动。

法学院院长蒋惠岭以《我们的同济大学法学院》为题,就学院发展近况作主题报告。他回顾了同济大学法学院自1945年创办以来的历史,并就学院的基本情况、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社会合作、学院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汇报。他表示,学院所取得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心系学院发展的校友们、老教师、朋友们的大力支持与在校师生的拼搏奋斗。

近年来,法学院先后入选教育部首批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和“上海市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在人才培养,特别是涉外法治人才和交叉型、复合型法治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不久前,法学院与外国语学院联合申请的“德语-法学”项目获批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将于今年9月正式实施。此外,法学院与土木工程学院联合设置的“土木工程-法学”双学士学位项目、与外国语学院联合设置的“法学-英语”双学士学位项目已于2023年正式启动。学院将继续以学校提出的“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三化要求驱动学科专业转型升级,凝练形成学科研究方向,进一步打破学科边界,引领交叉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同济特色新型一流法学院。

与会校友师生分享了在校学习期间的点滴,并围绕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和即将到来的建院80周年建言献策。

上海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原主任委员、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原院长、1997级校友顾伟强回顾了在同济法学院的学习及个人成长发展经历,表达了对学校教育培养的感谢。他表示,30年来,学院桃李满天下,培养的学生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结合,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贡献,把个人的才华贡献于国家和社会,未来应当继续秉持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法律人理念,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努力,为国家的法治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原协理员、1997级校友陈解琪谈到,在同济的三年学习对自身专业能力帮助很大,很多同学在司法实践中起到骨干作用,再次感谢学院培养和教育,希望法学院继续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卓越法律人才。

杨浦法院审委会原专职委员、1997级校友朱养浩谈到,多年来我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作出了贡献,感谢学院组织此次座谈会,随着国家法治社会的建设,法学院也不断茁壮成长。

荣退教师王维达回顾了当年法学专业的发展状况,并提到现在法学院各方面的发展成果,目前同济法学特色结合同济强势学科,取得了一定成就,希望同济法学院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退休教工党支部书记、荣退教师蒋晓伟结合自己的研究回顾了同济大学法学院建校之初的历史,充分肯定了学院近年来的发展成就。辉煌的历史勉励今天的我们应当更加努力办好同济大学法学院,通过大家同舟共济,让学院更上一层楼。

法学院关工委1号老同志、荣退教师杨心明老师回顾了同济法学的复办历程,同济法学建设得到了很多领导、同仁和校友的关心、支持与帮助,法学院今天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他还朗诵了自己的诗词作品《望远行·同济法学恢复三十年抒怀》以此鼓舞大家扬帆奋楫,再创佳绩。

校友会法学院分会执行会长李辽祺谈到,校友是学校的重要资源,我们在学校里面接受了老师们的培养教育,在进入社会之后,以自己能力进一步反哺学院发展。作为校友会执行会长,希望能在校友的工作上继续助力学院的建设。法学院分会理事陈嘉轶、翁阳,上海市光大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2010级法律硕士吴海分别分享了各自的学习工作经历与感想,并表示将积极配合学院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校友力量。

在校教师代表高旭军分享了在同济20余年的执教心得,希望同济法学院朝着有影响力的一流法学院不断前行。在校学生代表汪思语表示,在学习中深刻感受到个人成长与学院发展时刻相系,在学习和生活中学院各位老师都给予了很多帮助,9月即将升学去剑桥大学,在留学期间也会铭记老师们的嘱托,为法治中国建设尽自己一份力。

法学院党委书记段存广作总结发言,感谢各位校友、老教师以及在校师生为学院改革发展建言献策。他表示,法学院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需要广纳良才、凝聚众智、共谋发展。学院会认真研究采纳各位的意见建议,更好地谋划学院未来发展。(刘博)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