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中国文化”系列高端讲座第24期“启蒙信念与现代大学理念”开讲

来源:人文学院   时间:2024-04-25  浏览:

4月23日下午,“中国文化”系列高端讲座第24期暨同济大学(校级)高等讲堂第84讲在逸夫楼一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特别邀请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图书馆馆长,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孙周兴,就《启蒙信念与现代大学理念》这一主题进行学术演讲。上海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第七届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姜锋,同济大学校董、ATLATL创新研发中心创始人唐春山,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刘日明,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欧洲学术丛书”执行主编赵千帆等嘉宾受邀开展学术对谈,我校350余名师生参与了讲座。

在讲座中,孙周兴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演讲。第一个问题关乎康德的启蒙信念,他首先概括了17、18世纪法德两国启蒙运动的具体特征,借由康德诞辰300年,他重点讨论了康德名篇“什么是启蒙”,指出其核心是“理智/理性”与“自由”,但两次世界大战打碎了欧洲知识分子的启蒙美梦,一批现代哲学家和艺术家对启蒙理性产生怀疑和批判,让人不得不追问:康德式的启蒙信念是否已经过时?第二个问题是洪堡的大学理想是否实现?孙周兴介绍了威廉姆·冯·洪堡作为现代大学开创者,有着培养“完人”的教育理想,要求“寂寞”(Einsamkeit)与“自由”(Freiheit)要作为大学的支配性原则,并且提出纯粹学术、学术自由以及研究与教学统一等现代大学基本原则。但在洪堡之后,技术工业加速推进,实利主义成为全球资本主义的基本逻辑,令洪堡的教育理想难以维持。第三个问题涉及以启蒙为中心的现代欧洲学术的意义,孙周兴重点讲述了技术时代的人类处境,人类今天正在进入“数字集中营”和“数字愚蠢”,启蒙和洪堡的“完人”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他对政治启蒙、哲学启蒙、个体启蒙等作了区分,并提出“扩展的启蒙概念”和“未来启蒙”;最后,孙周兴强调,摆脱蒙昧无知,与愚蠢划界,是启蒙的本义,是启蒙的底限,也是学术与大学的基本使命。

演讲结束,孙周兴与嘉宾们展开了精彩的学术对谈。姜锋对孙周兴关于启蒙和现代大学理念的概括表示赞赏,他回顾了30多年前在洪堡大学与当时校长们讨论洪堡精神的往事,并指出大学(Universität)、探索(Forschung)、引导(Leitung)等德文表达都与之相关,但后来的德国大学也受到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的影响。唐春生作为同济校友和校董,对八十年代入学时同济狭窄的专业设置作出了一定反思,并提醒同学们要关注社会变革和自身的人生成长,他还指出当前强大的技术和资本力量,正在成为尼采语境下的新神,大学、专业、企业、精英、年轻人等该何去何从值得探讨。赵千帆讨论了阿多诺《启蒙辩证法》的二战背景,指出该书并不是完全推翻启蒙,而是要加入当代视角,对启蒙重新定义,他针对知识和载体的分裂,指出康德、黑格尔、法兰克福学派等思想家试图通过哲学克服分裂状态的努力。

讲座最后,刘日明对以上内容作了总结,重点提及赫尔德、维柯、马克思等人对欧洲学术与现代大学所作的反思,且引用荷尔德林的诗句“哪里有危机,哪里就有拯救”作为结语。在互动问答环节,就同学们提出的中国大学的理念、欧洲启蒙与中国启蒙的同异以及当下大学的处境是危机还是正常的转变等问题,孙周兴与嘉宾们展开了热烈讨论......整场讲座内容丰富,逻辑紧密、生动有趣,令在座同学们受益匪浅,赢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中国文化”系列高端讲座由校党委宣传部、研究生院与人文学院共同举办,通过邀请国内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分别以“中国历史”“中国哲学”“中国艺术”“中国文学”“中国制度”等为专题讲授“中国文化”,意在“人文滋养,各美其美”,旨在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青年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国情,增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坚定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促使青年学生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步,在守正创新上有新作为。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