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海一号”东海多圈层观测塔完成主体结构海上安装
来源: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系统项目办公室
时间:2023-09-28 浏览:
近日,海底科学观测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标志性构筑物——“同济·海一号”东海多圈层观测塔顺利完成主体结构海上安装,巍然屹立于东海。


“同济·海一号”东海多圈层观测塔主体结构包含导管架、组块、测风塔三部分,设计总重4530吨,海拔103米,设计服役寿命30 年。建成后将搭载至少66种、195台套观测设备,作为目前全球海洋综合科学观测能力最强的观测塔,可实现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方位、综合性、长期实时的高分辨率立体观测。
针对“同济·海一号”观测塔“窄、瘦、高”结构特点以及东海复杂的水动力环境,EPCI总承包方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充分考虑施工困难,认真做好多套施工预案,调配了亚洲顶级的海洋工程船舶 ——“蓝鲸”号现场施工。面对吊装重量达2080吨、高度达77.7米的导管架,采取“垂直起吊、垂直下放”的超高空作业方式,仅用半天时间就完成吊装下水并精准就位;针对高度76.8米的测风塔,采用“水平起吊、空中翻身”作业方式,通过多套索具联合控制,在空中完成水平、竖直方向各90度的旋转后实现观测塔优雅地坐落于中部组块上。导管架和测风塔的成功吊装创造了国内海洋工程超高空吊装之最。

导管架吊装

导管架入水

中部组块安装

测风塔吊装

测风塔安装就位
东海多圈层观测塔是国内首座入级中国船级社(CCS)的海上导管架式固定式平台。在海上施工准备过程中,舟山海事局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海上施工过程中,同济大学、监理上海东华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以及中国船级社、挪威船级社等单位严格监督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有力地保障了东海多圈层观测塔主体结构安装严要求、高质量地完成。
国庆节期间将启动“同济·海一号”海上设备的安装及调试工作,为实现年底启动试运行的目标加速冲刺,届时多学科、多圈层、高分辨率的海量观测数据将源源不断地从东海实时回传至上海临港的监测与数据中心,为我国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引领性和颠覆性的海洋科技创新研究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