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标兵⑨】学无止境!世界领先背后的日与夜

来源: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研工部、医学院、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时间:2023-03-16  浏览:

“只有对病人心怀关爱,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医生”是陈昶教授工作的信条。在学生眼里,他博学睿智,带领团队探索医学奥秘,不断攀越高峰,善于指引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引领他们切身感受医学魅力。陈昶教授现任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日前,由他领衔的肺部疾病联合攻关团队获评同济大学第二届“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标兵。该团队主要从事肺部疾病多模态诊疗体系构建研究,现有导师10名、博士生58名、硕士生42名。

种子萌芽

大一参与“梦自医始”夏令营时,陈羿观摩了陈昶教授操刀单孔胸腔镜手术,这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太酷了”。

陈羿是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贯通制)2016级本科生,如今正在念博士二年级的他已是导学团队中的一员。

他与这支团队的缘分,还得从团队在医学教育中建立的“分阶段、全时程”导学体系说起。

从2017年开始,面向本科生,团队每年都会发起“梦自医始”夏/冬令营,在国内率先为低年级医学生打造早期临床教学实践的范例,精心设计多项特色课程,带领医学生走近科室一线,帮助他们在起跑阶段树立医者理想。

当年的夏令营,在陈羿心里埋下了立志胸外科的种子。大三开始,他还参与了由团队创建的“Weekly Journal Club”项目,利用周末时间,模拟国际会议发言,和同学们轮流介绍肺癌领域的最新文献,与导师团讨论。

五年来,团队导师团累计指导本科生30余人,本科生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4篇,斩获包括“挑战杯”“互联网+”在内的国家级奖项3项,获得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同济大学五四青年奖章、同济大学学生最高奖“追求卓越”奖等荣誉。

“陈昶老师就是我心目中好医生的样子。”越深入接触,陈羿想要加入团队的想法愈发强烈。

本科毕业后,陈羿被保送直博,如愿师从陈昶教授。“感觉自己离梦想又近了一步。”他笑说,希望在导师的带领下,沉下心来做有意义的科研。

帮扶西部

陈昶教授一直把病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有人认为,作为一名医生,可能我们手术开得好、用药用得精致,就可以给病人解决病痛。但其实,最重要的是医学人文素质,只有对病人心怀关爱,才能真正为病人着想,才能把手中的柳叶刀用得更好、把药用得更精致,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医生。”他说。

在学生看来,陈昶教授不会说什么“高大上”的话语,但他总在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告诉学生应当如何践行医者使命。在胡学飞心里,导师陈昶教授一直是他学习的榜样。

作为团队自主培养的优秀医生,胡学飞已经从当初的“学生”成长为“导师”。2019年7月,抵达日喀则,他知道自己的新使命开始了。

早在2013年,胡学飞就从事过半年援疆任务,得知援藏消息后,他再次义无反顾报名。

一年间,他竭尽全力将上海的医疗特色带到高原,带领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医疗团队开展了多例首例手术,让手术技术落地生根。多次与其他医疗队员外出义诊,足迹踏遍藏区乡镇。发现藏区胸外科主要疾病为胸壁疾病,他提出了发展胸壁亚专科的新思路,成功让科室加入中国胸壁外科联盟。

“人以德立,青春建功”。和胡学飞一样,团队成员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多年来积极参与支援西部计划。

不仅有援藏医疗队,团队还组建了援滇医疗队,对口帮扶云南东川区人民医院,帮助当地提升肺部肿瘤诊断治疗水平;开启新疆喀什医疗援助计划,建立远程会诊、定期互访合作模式,致力于当地胸外科人才培养;助推兰州胸外科事业发展,指导完成甘肃省内首次单孔胸腔镜肺叶双袖式切除术,帮助当地医生建立标准的肺部肿瘤数据库。

造福患者

医学诊疗的进步不仅需要科研和技术创新,更需要成果转化的助推,真正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因此,团队尤其注重对医学人才科创和转化能力的培养,将其贯穿医学教育始终。

陈昶教授总是教导学生不要认为自己的平台已处于领先地位就固步自封,而是要跟国际最顶尖的团队找差距。“要学习人家在做什么研究,对患者产生了怎样的益处,我们的研究也一定要向前沿攻关、转化,造福患者。”

在科研攻关上,团队引导研究生从临床需要出发,聚焦于“影像阅片效率低”和“肺部穿刺难度高”问题,鼓励他们将跨学科的先进技术作为解决问题的“武器”,利用人工智能和3D打印技术,创新性开发“人工智能肺癌早筛系统”和“3D打印肺部穿刺导板”产品,获得5项专利成果。产品在6家基层医院展开应用,累计获益患者数百例。

与此同时,为破解青年医生成长面临的临床和科研“双肩挑”难题,团队不遗余力。

他们创立了“雏鹰腾飞人才计划”,成为国内第一项专门为医学研究生打造的职前教育项目,资助优秀研究生前往哈佛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深造。成立了STAR联盟(Surgical Thoracic Alliance of Rising Star,胸外菁英联盟),组织全国基层青年医生对早期肺癌手术方式展开系列研究,锻炼科研能力。

对学生们而言,陈昶教授给予他们的引导,不仅在于他在学术和临床上的高水平成就,更在于,他们能在他身上看到指引自己走向优秀医生的影子,以及不断向上的冲劲和动力。

正是在这股冲劲的影响下,团队硕果累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等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授权专利60余项,并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荣誉。

团队已然是一个温馨、向上、卓越的大家庭。如今,团队建成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培养出具有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一批青年才俊正日夜奋战,为人民生命健康护航。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