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标兵①】深耕蓝色国土,这个团队奋战在国际学术前沿

来源:新闻中心、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时间:2023-01-12  浏览:

日前,由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杨守业教授领衔的大陆边缘沉积学团队获评同济大学第二届“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标兵。该团队现有导师6名、博士后研究人员6名、博士研究生21名、硕士研究生12名,其中留学生10名,主要从事大陆边缘沉积及环境演变研究。近年来,团队育人成绩突出,科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团队师生心怀海洋强国使命,携手奋进,致力于把我国的大陆边缘沉积学研究推向国际最前沿。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江河湖海

“我们多次组织问题导向的专门航次,最近正在做今年的出海计划。”谈及即将到来的第一次出海,2022级博士生杨博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团队导师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坚持“用脚步丈量江海,把教学搬到现场”,除了同济牵头的KECES(Key Elements Cycling in the Changjiang-Estuary-Shelf Transect)航次,还参加了国际大洋钻探IODP-331航次,并组织了几十次东亚流域与边缘海系列科考活动。

“杨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说,做自然科学只有身处自然,才能更好地认识自然、理解自然,而地球科学只有用双脚来丈量土地,才能得到最真实的东西。”2020级博士生郝强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着他最近一次的野外采样,从长江源唐古拉山开始采集样品,跨越祖国的三个阶梯,途经9个省2个直辖市,历时一个月的时间回到上海。在丽江的长江第一湾,杨老师把学术上存有争议的科学问题搬到了现场,为大家实地讲解100多度的“V”字形大转弯是如何形成的,将“长江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类似这样的场景是团队野外科考实践的常态。

团队先后承担1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3项重点基金)、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基础工作专项等项目,着力揭示长江等大河和东南沿海山地小河流域的风化物质产生、搬运到沉积的从源到汇过程,以及构造、气候、海洋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控制机理,近5年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布了80余篇重要研究成果,召集组织10多次国内外学术研讨活动,推进学科研究进展。

引导学生探索科学奥秘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要把它追下去。”担任研究生导师的20多年来,杨守业教授教导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创新,要有兴趣和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同时,又特别强调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教导学生要“大胆假设,小心论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2019级博士生张驰说:“当初师兄介绍说杨老师这里做研究比较自由,我就是冲着这个报考的。”团队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声名在外,但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杨老师一直坚守严谨求实的科研标准。在一次基础数据采集实验中,张驰认为测试200个就完全满足实验要求,但杨老师坚持要把采集到的700个样品全部测试完毕。“基础数据中会挖掘到许多关键的重要信息,许多关键科学问题就藏在大量基础数据中。”正是得益于杨老师的教诲,实验取得了如期成果,在国际地学知名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

“组会不是汇报工作,而是你提出观点,我们一起讨论是否可行。”团队的组会没有流于形式的严肃,用学生的话讲“有些刺激”。在组会上师生可以随时打断并提问,展开面对面的热烈讨论。不追求正襟危坐,不追求PPT美观,但对于汇报的数据却有着极其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团队的导师希望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术素养,任何一张图片都是可以直接放进论文里。

既追求创新引领,鼓励“自由发挥”,又坚持严谨治学,弘扬科学精神,恪守学术标准。这样的学术风气,成为了这支团队立德树人的法宝。多名研究生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优秀学生标兵” “战疫先锋党员”等荣誉;毕业生中,2人获得自然资源部的“地质英才”称号、3人先后获得上海市超级博士后、1人获上海青年领军人才计划等资助,10多人赴欧美日等顶尖科研机构深造或访学,7位毕业生在高校和研究所继续从事基础研究工作。

锻造富有凝聚力的团队

杨守业教授常常教育学生做学问不能局限于一己视野,要有大局观和家国情怀,要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海洋强国重大战略相结合。在他的带领下,团队中其他几位导师倾情教书育人,投身科学研究,还积极承担系主任、班主任、支部书记等工作,多次参加驻楼导师活动,深入学生群体,激发学生科研热情,获得“同济师德师风优秀教师” “同济大学优秀班主任” “同济大学育才教育奖”等荣誉。

团队身在校园,心系社会。杨守业教授带头参加九三学社中央、上海科协、上海自然博物馆、东方网等组织的科普活动,并且鼓励学生去做同济大学深海探索馆的解说员,广泛传播海洋科学知识。团队多位研究生参与“海洋强国背景下海洋事业未来发展大调研”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进博会、花博会等大型志愿服务活动中均有团队研究生服务的身影。疫情期间,从团队导师到学生都积极投身校园疫情防控一线。

培育团队文化,凝心聚力共奋进。团队经常会组织团建活动,师生在繁忙的科研学习工作之余,走出办公室,走进大自然,放松身心,共建和谐温馨的团队氛围。“杨老师特别喜欢拍照,常常会把照片发到团队群里,和我们分享生活的美好。”在杨老师的带动下,团队成员也开始用心生活、记录生活。团队每年的年报会把这一年的精彩生活记录成册,还会精选一些照片做成台历,定格这一年共同经历的美好瞬间。

这支充满战斗力的年轻团队正不负海洋强国使命,持续奋战在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在蓝色国土上倾情抒写着他们的爱国奋斗故事!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