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下午,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联合举办第二届“新技术·新治理·新城市”论坛。来自全国近30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云端相聚,共商“数字时代的城市应急管理”,贡献了许多更加新颖、更富韧性、更有活力的策略建议。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是城市治理的重要指导思想与目标。城市应急管理要充分考虑和体现城市居民的地位和应该起到的作用,核心为多主体上下结合、利益均衡,要素、主体与结构间应当及时回应、科学回应、精准回应,做到共商、共识、共建、共治、共享。数字时代的城市应急管理要秉持“治未病、治未乱”理念,确定居民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与地位、城市政府治理权边界,以及城市治理体制,并融合治理体制改革与技术工具应用,让城市治理更简捷有效。此外,要基于“人性化”理念,清晰界定应急管理边界,厘清城市应急管理系统瓶颈问题,推进数字技术与应急管理有效融合,提升应急管理效率。
构建数字时代城市安全保障体系
城市是落实国家治理和抵御风险的基础单元,更是应对重大突发风险的前沿阵地,此次疫情危机事件体现了风险源的多样性、诱发机制的复杂性与复合性,真正考验和检验着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传统的物理社会已经演变为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相互交织、相互映射的复杂网络社会,线上线下一体化、舆情态势多极化、全民社会卷入,成为城市应急管理新需求。应关注城市主体间复杂动态行为的交互对于网络结构、网络状态的影响,转变城市应急管理的价值理念和目标约束,厘清城市应急管理超网络的宏观行为与微观机制,以此构建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防控体系,创新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和服务模式,进而提升城市安全发展与管理水平。
数智化助力城市应急管理转型发展
数字时代的城市应急管理,需通过职责分事、授权分事、孪生分事、智能分事等线下线上多种方式,构建比较完整的“分事逻辑”,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时动态筛选并识别公共价值需求,打通数据-信息-价值链条,完全自主分析城市内生发展、历史外推、外生发展状况下的城市系统时空演化的过程与结果,并通过负反馈消弭社会主体间差异,实现城市风险“自主识别”和“消弭无形”,城市突发事件“无为而治”,构成和谐共处的智慧社会。同时,在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重新思考组织与技术关系、技术的功能限度及组织中的人机关系,既要明确城市应急管理中的技术吸纳所起到的增效、赋能和赋权的作用,也要警惕技术的功能边界与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