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同舟共济启新程!同济大学2022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两校区隆重举行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2-09-09  浏览:

奋楫扬帆再出发,同舟共济启新程。99日上午,同济大学2022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分别在四平路校区和嘉定校区隆重举行。校领导方守恩、冯身洪、吴广明、方平、雷星晖、彭震伟、童小华、娄永琪分别在两校区出席,常务副校长吕培明主持。研究生新生参加了典礼。

上午8时整,开学典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校党委书记方守恩发表了题为《勇做新时代的探索者、攀登者、奋斗者》的讲话,代表学校,代表正在京学习的陈杰校长,向7313名研究生新生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向同学们以及辛勤培育同学们的老师和家长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他指出,今年以来,同学们都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时光,经受住了疫情和升学的双重考验,今天即将在同济园开启一段崭新的青春之旅、学术之旅、成长之旅。百年同济的精神特质、文化底蕴和价值追求,“同济天下、崇尚科学、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同济文化,同济的名家教授、科技平台,将助力你们遨游知识的海洋,绘就灿烂的人生画卷,镌刻融入血脉的同济印记,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

方守恩深情寄语研究生新学子:一是求学更求问,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刻苦钻研,紧跟时代步伐,争做新时代的探索者。始终保持对真理、对学术的追求,努力探索科学前沿,发现和解决新的科学问题,在中国科技发展里程碑上留下你们的印记。二是求实更求新,希望同学们在研究中攻坚克难,勇于创新引领,争做新时代的攀登者。坚定敢为天下先的自信和勇气,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努力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三是求术更求道,希望同学们在成长中心怀大我,涵养家国情怀,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发扬同舟共济的精神,心怀大我,把个人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立志作出你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贡献。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陈虹作为教师代表发言。“未来,你们将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栋梁,成为引领未来中国发展的专业精英。这将是一个角色的巨大转变,不仅需要研究生期间的课程学习和专业知识的积累,更需要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的养成。同时,还需要养成终身持续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她勉励同学们不负韶华,只争朝夕,夯实数理和信息基础,培养终身持续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在同济砥砺自我、展现真我、书写大我。

同济大学2013届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校友、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何万篷作为校友代表发言。“母校的教诲,让我们在理性实证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我最得意的事,就是被夸赞,被认为‘很同济’,较真,讲流程、讲闭环、讲细节。”他结合自己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体会,希望学弟学妹们开拓视野,追求卓越;善于砸开脑洞,打开创新的天花板;秉持“很同济”的特质,融入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为国家、为人类、为伟大时代,呈现“同济人”的独特精彩,作出“同济人”的卓越贡献。

汽车学院2017级直博生、同济大学“学术先锋”称号获得者袁浩作为研究生老生代表发言。“正是怀着科研报国的初心,我本科毕业后,坚定地选择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聚焦燃料电池领域,攻克技术难关,希望能为祖国的汽车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分享了自身读研经历和科研感悟,希望大家能够甘坐“冷板凳”,肯下“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立足于实际的难点和痛点,通过创新引领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外国语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陈彦祺作为研究生新生代表发言。“同济人的青春,绽放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同济人的理想,扎根于攻坚克难的学术之路上;同济人的论文,书写在万里神州的祖国大地上。”她说,我们生逢盛世,也重任在肩,当不负青春年华,撸起袖子加油干,立鸿鹄之志、展青春华彩,握紧时代“接力棒”,跑出青春“加速度”。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2级博士研究生、来自土库曼斯坦的杜帝作为国际学生新生代表发言。“在完成了建筑学专业本科和硕士的学习后,我转向工商管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因为我想把创业创新管理与建筑学相结合,在掌握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学科的交叉融合。”他用流利的中文说,希望接下来能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所做出的科研成果,为中土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开学典礼上还举行了校徽佩戴仪式。伴随着《同济之歌》的音乐,研究生新生代表来到主席台前,校领导为他们佩戴校徽。台下学生同时自行佩戴上校徽。开学典礼圆满落下帷幕。

当天,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频,同济大学官方视频号、抖音、快手、微博、B站和流媒体等媒体和平台对开学典礼进行了直播。(文/黄艾娇  图/江平、周游 视频/宋宇星)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