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让防洪堤成为缀满珍珠的项链”——李翔宁谈雄安新区环起步区生态防洪堤创意设计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2-04-06  浏览:

“通过大家数年的努力,雄安新区环起步区防洪堤现在已开始清水出芙蓉了。”雄安新区五周年之际,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雄安生态防洪堤驿站集群总策划、设计总牵头人李翔宁教授告诉记者。

百里雄安大堤得有景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按照规划,雄安环起步区的生态防洪堤总长度约100公里,依次由南拒马河右堤、白沟引河右堤、新安北堤、萍河左堤和西北围堤共同围合而成。

环起步区生态防洪堤典型断面示意图

在保证大堤抵御200年一遇洪水,为起步区筑起安全屏障的同时,如何让这条宽窄不一、生态样式丰富、一望无尽头的超长的大堤成为当地百姓能去、爱去且留得住的好去处,规划团队提出了将其变成一座生态、美丽、动人的环城公园。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就是:一堤环通,规划形成串联主城区周边开放空间、临淀滨水区、大型林地、田园生态、城镇组团与美丽乡村为一体、“长藤结瓜”式的大型环状公共空间整体意象,塑造出环主城区纵向集束连续、横向分段创意(一环、五段、七线、十二大节点),形成特色鲜明、“珍珠项链”般的花环空间。

环起步区生态防洪堤典型断面示意图

“雄安新区最后把防洪大堤的驿站建筑设计任务交给了我们。团队2019年底启动工作,并邀请数十名中青年建筑师参与概念众创,2020年疫情正烈时、大家克服种种困难推进设计工作;2020年7月,我们召开专家评审会,对全部设计方案展开研讨;依据专家意见,修改深化后的方案随工程逐一推进建设。”李翔宁介绍。

专家评审会现场

创意:中华映像,雄安项链

李翔宁介绍,雄安新区有南拒马河、白沟引河、萍河等河流经过,因此,南拒马河右堤、白沟引河右堤、萍河左堤等构成环护新区的大堤。作为千年大计的雄安,让这条大堤、新区的生态廊道成为景观大道是题内应有之义。

“‘中华映像,雄安项链’是我们设计环起步区生态防洪堤的整体意向和文化理念。”李翔宁说,雄安是一块中华文明积淀深厚的土地,“燕南赵北”“郡国藩镇”“燕云边防”“畿辅直隶”是人们对她的描述。它20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地下埋藏着新石器、战国、汉代以降的丰富文化遗存,内容涉及城址、聚落址、墓葬、窑址、地下长城等;地面上明清建筑、碑刻及近现代革命遗迹更是星罗棋布。

“雄安项链”概念图

团队按照 “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的城市风貌原则,遵循“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的建筑风貌要求,把大堤设计成了一条串珠缀玉的项链,有点儿长,100公里。那珠和玉就是规模大大小小的驿站,共分三类:

A类驿站占地约1000-2000㎡,取意传统的阁、堂、台等,呈现出大气谦和的空间意向,除基本驿站配套外,主要策划有博物博览、演艺会展等一定规模的文化功能;B类驿站占地约300-1000㎡,多取意自亭、轩、榭、廊等呈现山水园林的空间意向,除基本驿站配套外,主要提供党建科普、游憩休闲等较小规模的城市功能;C类驿站占地约10㎡,由一系列模块化的小型构筑物组成,在遮风避雨的基础上整合公交站点、休憩座椅、自行车租赁、电子地图、紧急呼救设备、智慧管理设备等服务管理设施。

A类驿站概念图

B类驿站概念图

首批设计建设的驿站约60处,似珍珠、如佩玉般“洒落”在五个段落,驿站建筑通过景观规划、建筑统筹连贯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叙事逻辑,以“雄安项链”的抽象形态,阐释“中华映像”的文化图景。

驿站众多,如何命名,才能好记好找?李翔宁介绍,命名从起步区西门户A驿站开始,编号为“雄安驿01”;然后,按照顺时针方向,遇到A类驿站,编号加1;两个A驿站之间的B和C类驿站,一层序号与编号较小的A类驿一致;二层编号以顺时针方向顺排,如西门户东侧第一个B类驿站编为“雄安驿01-B1”,第一个C驿站编为“雄安驿01-C1”。

雄安驿的命名

驿站得有名字,方能好记好用。命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灵感,团队以两轴线的交点“雄安广场”为原点,形成半径二十里的天道曰圆;以“二十四节气”勾勒经纬格局,诉说四季物语;以“十二时辰”描绘阴阳相补,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以“仁义礼智信”提点环堤五段,讲述中国梦和中国故事。

具体的命名方法:A和B类驿站,使用“(双字)+ 驿”。依《淮南子·天文训》,取“四季物语,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义命名,15°辐线上的驿站使用“(节)气+ 驿”,如正北辐线端的雄安驿03为“冬至驿”;辐线之间的驿站采用“虚名+实名”的方式,即“(时辰)+(段落特征)+ 驿”;森林斑块段用树木名字、淀泊斑块用水生植物和水鸟名字,林田斑块用农作物和飞鸟名字。

雄安驿的布局和命名法则

驿站:千般模样,我秀我美

数十个大大小小驿站,是怎样的一幅美丽图景?

“它们是千般模样,我秀我美。”李翔宁介绍,驿站设计汇聚了数十位中青年建筑师的设计智慧,包括同济大学袁烽、曾群、李麟学、张斌等教授也积极参与其中。

白沟毗邻雄安,自古以来就是商业重镇。白沟引河段生态堤位于起步区东侧,历史文化记忆鲜明。这个河段区域兼备多重功能,规划在这里安排了广场、音乐厅、秀林看台、水幕表演、活力码头、休闲草坪、生态花艺馆、高架挑台、花谷雨水花园、漫步跑步混行道、飞虹桥等。在这里,团队的驿站设计当然要融入环境,彰显白沟的文化基因。

白沟引河段空间意向图

白沟引河段寅畈驿,设计师采用简练折跃的变化坡屋顶,覆以白洋淀盛产的芦苇,让村落和郊野跃上空中;惊蛰驿和寅葵驿则通过不同风格的屋面,形成或完整、或分散的流动空间,让建筑实体、灰空间与自然环境错动融合,设计师让建筑整体隐于林中,双坡屋面、连续折屋面,让观者很容易想起秋意浓浓、雪花飘飘时节的北方村落;春分驿、卯木驿的设计,用预制化胶合木建造,利用堤坝放坡形成的微地形,组织起内向围合的庭院空间,塑造出冬日便于晒太阳的半室外院落空间。“设计师用各种手法,致敬传统、致敬自然。”李翔宁说。

新安北堤段生态堤是跨度最长的段落,紧邻白洋淀,生态景观特征突出。这里的驿站设计更多地注重传统建筑意向与白洋淀湿地景观的融合,呈现“遥看白洋水,帆开远树村”的山水清远图景。

新安北堤段意向图

张斌设计的驿站(白洋淀生态科技展示馆及游客中心)位于淀区老码头西侧。他结合白洋淀码头的更新需求,建筑群落被塑造为“九流入淀、围埝景观、淀泊风光”主题的微缩白洋淀体验区;设计依据中国传统的“一池三山”意象,将蓬莱洲、望灜洲及方丈分别对应展示馆、游客中心及服务中心三组建筑。建巳驿(白洋淀生态科技展示馆),以中国传统建筑台基、架构、屋顶三段式特征,竖向上划分出三层的展示空间,深远的出檐面向淀泊风光,代表白洋淀特征的芦苇作为屋面主材,回应地方风物文化;游客中心及服务中心则取水滴形,“落”于微缩白洋淀的中部,其芦苇屋面以抽象方式呈现泊在淀上的船屋意向;船屋里,木构的内部空间,让人瞬间温暖如归。

建巳驿俯瞰

白洋淀生态科技展示馆(建巳驿)及驿站群

“建筑师们依据传统空间体验、自然景观诗意、本土生活记忆等提取设计概念,使用木材、芦苇等在地材料,运用当代丰富多样的营构手法,‘吐出’朵朵莲花,给出我秀我美的作品。传统营造文化的当代设计出新,这里是个很好的秀场。”李翔宁说,设计建造中,我们始终恪守人文底蕴和生态边界两条底线,设计上通过提炼传统建筑的文化意蕴、形态比例及结构美学,将之转化为当代设计语汇;材料上,多采用本土的、自然的材植,加以现代工艺彰显材料质感的识别性,传递地方记忆;执行中,我们采用了总体策划、总体统筹、众创共谋的工作营模式。

从团队提供的视频里,记者看到防洪堤上,已经建成的各个驿站成为了当地居民和游客休闲游憩的热门“打卡地”:堤上漫步、堤边休憩,有驿站馆舍遮风避雨,在堤脚亲水,在淀上泛舟(白洋淀水质已是三类)。当地官员告诉记者:“驿站是生态防洪堤的点睛之笔,极大提升了大堤的空间品质。”李翔宁告诉记者:“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用生态防洪堤自然走势,为雄安编织一条宽厚、温暖的围巾,绣朵朵花儿、缀颗颗珍珠,为‘千年之城’的后来人讲述她年轻时的故事。”(程国政)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