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及学术论坛召开

来源: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时间:2021-12-08  浏览:

12月7日,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2021学术委员会会议及第二届上海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学术论坛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召开。

学术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段进担任主任,华建集团资深总建筑师沈迪,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朱祥明,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周俭,东南大学教授阳建强,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帆,上海市测绘院总工程师赵峰,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蒋利学,上海建工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冬雪,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院长俞斯佳,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汤朔宁,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周颖,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蔡永洁12位国内城市更新领域的专家担任委员。

会上,副校长雷星晖,科研管理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负责人等分别致辞,并向专家委员颁发聘书。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伍江作工作汇报,委员线上线下开展评议。

委员们对近两年来实验室的建设成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实验室建设方向定位准确,紧扣国家及上海市的重大需求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推动上海城市更新的健康发展,为我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系统化解决方案与关键技术方案提供了重要学术支撑。代表性成果分别覆盖了理论创新、关键技术、支撑平台三个层面的多个研究方向,系统展现了实验室在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领域的平台优势与人才优势。此外,实验室在科研成果产出、人才建设、学术交流、服务上海市重点方向攻关等方面也取得积极成效,为上海市城市更新实践与相关学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当天下午举办的学术论坛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师刘悦来、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所所长奚文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黄怡、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院长俞斯佳、上海市测绘院总工程师赵峰、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常务副院长卓刚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姚栋分别作了学术交流发言。

刘悦来的报告关注人民主体性建构目标下的上海社区花园与社区营造实验进展。他提出,市民对日常生活的实际需求是建设人民城市的本质推动力量,也是实现规划参与和社区规划的根本动力。他通过短片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在上海开展的几项社区花园实践。

奚文沁的报告关注社区生活圈的营造。她认为,社区生活圈规划需要重视人文关怀与社会温度。结合2021年上海空间艺术季和团队近几年在上海的其他实践工作,她提出“社区共治,服务共享,空间共情,实施共治”的生活圈规划理念,并总结了七项具体的规划原则和方法。

黄怡的报告介绍了她和团队所参与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城市社区更新改造方法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她介绍了课题的架构和创新内容,以及既有城市住区更新的实施路径和全要素全过程保障思路。在此基础上,她以上海市金杨新村为例,展示了住区改造绿色健康的改造和评价的最新研究和实践成果。

俞斯佳的报告分析了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出台的现实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当前城市更新的三个维度,即规划设计维度、投资运营维度和学术研究维度。他认为,这三个维度的相互交融和促进是进一步推动上海城市更新工作发展的关键。

赵峰的报告介绍了上海市测绘院在超大城市数字孪生空间底座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他表示,城市数字底座的建设是上海政府“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工作任务。面对新的目标,时空大数据的应用也面临新的问题。上海市测绘院完成了大量上海市数字底座的建设工作,目前可以服务于多种应用场景。

卓刚峰的报告聚焦历史建筑保护中的若干实操问题。他分享了他和团队完成的三个具体案例:海南路更新、四安里更新、吉安里更新。他提出,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在实操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复杂的变化,城市更新实操层面还需要考虑历史建筑的非历史价值。

姚栋的报告介绍了他近几年开展的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中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绩效研究和相关实践。他从计算性方法入手,通过建立基于分解、识谱、抽象、算法等步骤的量化手段,对城市中老旧小区的基地环境、开放界面、公共空间环境等关键要素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供老旧小区公共服务设施质量的对策。(孙澄宇、王一名、周雁鸣)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