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陈翌:关于培养学生国际胜任力的思考

来源:外事办公室   时间:2021-11-04  浏览: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全球共存与竞争以及合作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特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高校融入全球化浪潮的深度和广度也日益增加。时代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端国际化人才参与到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工作当中。

同济大学现有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主要举措有两大类:一是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包含“卓越多语能力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卓越德英双语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辅修专业项目、卓越意英双语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微专业项目等;二是多路径拓宽国际组织实习通道,依托学校国际组织实习平台建立稳定的实习通道,通过网络与新媒体平台推送国际组织招聘有关的信息保障信息畅通,依托智库加强区域国别教学与研究资源建设进一步拓展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机会。

在做好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未来在培养学生国际胜任力上,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从点到面,建设国际胜任力培养微专业。整合现有语言能力强化课程资源,增开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国际组织理论与实践、世界文化探索与跨文化交流等能力建设课程,组建课程包并逐渐形成不同培养目标的若干微专业。鼓励各专业的学生,特别是强势学科的学生积极参与,给予微专业学习证书,培养国际组织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是从项目到机构,成立国际胜任力培训中心。纵观一些起步早、成效显著的高校都经历了从运行项目到成立机构的过程,成立国际胜任力培训中心,以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确保人才培养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三是搭建“课程-实习-任职”培养链。建立完整的闭环培养链路,首先建设课程体系,培养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双过硬的人才;搭建赴国际组织实习的稳定渠道;逐步完善赴国际组织体系建设,鼓励由实习到任职的进阶。

四是组建或参与高校间联盟。与兄弟高校及相关机构建立工作交流和分享机制,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领域搭建平台,加强合作与共享,共同探索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力争为提升我国在国际组织的人员规模,更好地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增强我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作出贡献。

                                                                                                        (作者系同济大学外事办公室主任)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