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同济大学与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庆祝伙伴关系40年+,“2021年线上同济日”举行

来源:外事办公室、中德学部   时间:2021-06-11  浏览:

6月8日,我校与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armstadt)共同举办的“2021年线上同济日”活动拉开帷幕。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校长塔妮娅·布吕尔(Tanja Brühl)、副校长延斯·施耐德(Jens Schneider)、物理学教授盖尔哈特·塞斯勒(Gerhard Sessler),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秘书长凯·西克斯(Kai Sicks),博世力士乐(Bosch Rexroth)人力资源高级副总裁迪克·多伊斯特(Dirk Deuster),校党委书记方守恩,副校长雷星晖、娄永琪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塔妮娅·布吕尔表示,很高兴与同济共同举办此次线上活动,弥补了因疫情无法在德国庆祝两校伙伴关系40周年的遗憾。她回顾了两校自1980年以来的合作历史,对李国豪教授、塞斯勒教授等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辟德中高等教育合作的先驱人物表示由衷感谢,并表示同济大学是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两大全球战略合作伙伴之一,在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国际化战略及学校发展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希望两校在未来进一步深化合作,在教学、科研和知识技术转化领域展开更多的合作与交流。

方守恩表示,同济大学自建校以来一直坚持对德交流合作的传统、优势与特色,与德国合作交流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成为中德教育、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桥梁纽带。同济大学与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战略伙伴关系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丰硕成果,离不开双方校领导、教授、教职工以及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投入。他也向为两校合作提供长期助力的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和博世力士乐公司表示特别感谢。展望未来,方守恩期待双方进一步加强与科研机构及企业之间的合作互动,整合中德两国的优势资源与力量,提升人才培养、科研产出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水平。

随后,布吕尔与方守恩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关于在智能科技和绿色发展领域开展科研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两校将在此备忘录的框架下,依托双方在众多领域的现有合作基础,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多技术集成、多单位协同的优势,承担重大科研任务,成长为国际学术高地。

凯·西克斯对备忘录的签署表示祝贺。他表示,德国学术交流中心从1979年起参与同济大学留德预备部的建设,见证了同济大学从语言培训开始,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对德交流重镇的全过程。同济大学与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历经40余年建立起来的,不仅是双赢的伙伴关系,更有人与人之间宝贵的信任和友谊。因此,他感到很高兴,德国学术交流中心能够为这样弥足珍贵的伙伴关系提供资助。他祝愿两校在未来取得更加辉煌的合作成果。

随后,迪克·多伊斯特作主旨报告,介绍了博世集团在中国的业务和发展。尤其是在后备人才培养领域,博世于2014年启动“上海精英奖学金”项目,资助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学生来到同济大学进行交流或双学位学习,并提供实习岗位。

作为开幕式的重要环节之一,雷星晖代表同济大学向90岁高龄的塞斯勒教授宣读感谢词。塞斯勒教授1975年成为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电子声学教授。自1981年首次访问同济大学起,他积极参与我校波尔固体物理研究所的建设,并在研究所内设立了驻极体和功能电介质课题组。经过近40年的发展,该课题组已成为国际驻极体领域最活跃的研究小组之一,与塞斯勒教授的团队一同开展了7个合作项目,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累积发表了56篇联合论文。雷星晖感谢塞斯勒教授为两校合作发挥的先锋作用及持续贡献,并为他送上生日祝福。

开幕式的最后,娄永琪与延斯·施耐德共同介绍了此次“同济日”活动的后续内容,并就两校合作的未来愿景提出希望。娄永琪表示,中国和德国作为在世界上拥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应该共同合作为全球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两国的大学不仅要培养优秀的人才,为两国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后备力量,还要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界的联动,把学术产出转化为可以影响真实世界的创新应用。对此,施耐德表示赞同,希望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和同济大学在下一个10年有更多的联合科研和联合论文发表,同时加强彼此间的理解和互信。

此次“同济日”活动为期两天,除了在6月8日举行的开幕仪式以外,6月9日下午还举办了9场平行的学术工作坊,其主题涵盖材料、物理、环境、景观、汽车、交通、土木、物流管理、创新创业、语言文化、职业教育等各领域。双方教授就学术前沿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并在闭幕大会上作成果汇报,为未来进一步拓展、深化两校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和同济大学于1980年签署首个校际合作协议,成为我校最早的国际合作伙伴之一。2013年,两校合作关系升级为战略合作伙伴。2014年,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在同济设立联络办公室。目前,两校在环境、机械、汽车、建筑、经济与管理、职业教育、交通、德语和政治学领域均有不同形式的合作。

(文/许文青        图/周游)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