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刘淑妍:以服务国家和民族重大需求为导向 做有担当的哲学社会科学管理者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1-05-17  浏览:

深刻理解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意义

五年前的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举旗定向、布局谋篇”。至此,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9年4月,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个部门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全面开启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今年4月19日,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发表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新文科作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一种积极探索,创造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思路。

今年5月9日,总书记在给《文史哲》期刊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殷殷期望当前中国哲学科学工作者要“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学术中国建设与理论创新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努力发展的方向。这一系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讲话,蕴含了党和国家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深沉关怀与深刻洞察,体现了一个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精神的政党、一个不懈推动理论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的现代国家的责任担当。

时代课题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带来了新的时代命题,也必然要求哲学社会科学作出新的回答。2020年8月24日,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理论源于实践,又用来指导实践。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理论工作者大有可为。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扎根于时代的社会脉络之中。

当前中国与世界面临的共同历史性命题,是以信息及通信技术(ICT)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及应运而生的产业革命,带给人类社会全方位挑战与机遇。面对这一时代课题,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首先需要思索并积极回应的重大问题是,如何能够确保科技繁荣发展的同时遵守人类伦理规范,如何能将高度抽象化的人文精神融入理性主导的科学研究中,使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科研工作者都能够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承担起建构更为崇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使命。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真正理解并努力达成总书记要求的“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的理想目标,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放眼世界,以勇于探索、积极求真、求善、求美之精神回答和指导新时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前沿基础性研究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引领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与发展,发时代最强音,不断为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步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贡献智慧与力量。

坚定始终为人民谋幸福的理想信念,做有担当的哲学社会科学管理者

2020年7月16日至7月20日,中共同济大学委员会为学校中层干部精心策划组织了连续5天的专题研讨班,十四场报告内容丰富,每一位校领导都亲自讲课,结合分管领域,直指关键问题和要点,谋划新时代同济发展新方向。学校党委明确要求学校的管理者首先要具备家国情怀与崇高价值追求,要从时代要求和共同发展观念上树立为师生谋幸福、为国家和社会谋发展的理想信念,做有担当的管理干部。陈杰校长谆谆教导我们,要主动提升自我修养和管理能力,注重改变交易型管理风格中体现的缺乏远大理想、小农意识突出、本位主义严重、学术质量不高、协同困难等问题。方守恩书记更是一直强调,所有中层干部一定要强化大局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汲取榜样的力量和智慧,找出自身的差距所在,时刻明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领导干部岗位上,既负有领导责任,也负有示范责任,只有带好头、做榜样,才能成为无声的命令,产生强大的感召力,真正在工作实践中切实发挥引导作用、协调作用、监督作用和模范作用。“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这是我们管理干部队伍自我修养和能力提升的关键内涵。

接下来,文科办一定要做好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对同济文科建设与发展的战略规划,做好谋篇布局。按照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部署和发展“精品文科”“大文科”的总体思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努力开拓形成导向正确、氛围活跃、人才辈出、标志性成果凸显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局面。

(作者系我校文科办主任)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