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人民城市人民建”实践课堂开讲,城市智库举办超大城市社区营造“微基建”案例研讨会
来源:文科办
时间:2021-04-28 浏览:
4月25日,由同济大学城市发展与管理研究基地、同济大学城市交通研究院、我校文科办联合主办的“同济城市智库论坛·人民城市人民建系列”之“超大城市社区营造‘微基建’案例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来自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浦东干部学院、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民政局、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等多个院校及实践单位的专家学者,和我校师生共同分享了超大城市社区微基建的优秀实践案例,交流研讨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中国经验,畅想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愿景。
研讨会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我校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城市交通研究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学生共同组成5支超大城市社区“微基建”案例研究团队,对他们经过深入跟踪调研的上海“人民城市人民建”优秀案例作了分享汇报。具体案例包括“BOT模式助力社区治理创新——杨浦区殷行街道智能车库改造”“何以为‘加’——上海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内卷化叙事”“杨浦区老旧小区停车场改造”“社区微基建中的社区规划师力量——以创智农园营造为例”“NICE2035:空间——行动者视角下的城市社区生态系统”。
随后,我校社区花园与社区营造实验中心主任刘悦来、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研部副教授焦永利、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教授王欢明、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俞祖成分别对案例进行了点评。专家们普遍认为,学生们的案例以小见大,反映出现在城市老龄化比较严重,社区各方面的微基建需要更新迭代等问题,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专家们还结合新技术时代,提出了两点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是在“完整社区”概念下未来各种微基建项目应该如何协同;二是如何面对数字化转型社会背景下,“万物互联”到“万事互联”转变中,社区物件、部件和事件间的关系重构,以及如何让空间与空间、主体与主体间、社会的专业力量间实现无缝衔接。
论坛的第二部分,校内外专家学者围绕“超大城市如何营造‘微基建’”这一主题进行了主旨讨论,从小切口探讨大问题,共议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基层创新实践范式和促进大城良治的有效路径。杨浦区人民政府长白新村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孙辉从两个方面阐释了对推进微基建的思考,认为微基建需要新的研究视角,甚至可以多学科交叉。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李彦伯认为,自下而上的微基建不是政府主导的事,更多的是需要居民的自主自治,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微基建不仅建设的是物,还要建立更多的社会关系,建立人和人之间的关联,建立社会机制。我校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吴娇蓉表示,杨浦区有超过500个居住小区,经过调研了解到约有60%左右的小区在停车治理上都是需求大于供应,强大需求是支撑研究的最主要动力。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叶岚认为,在城市微更新领域跨学科交叉变得越来越重要,单一学科无法完成所面临的复杂问题。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熊伟表示,当前需要想明白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并认为微基建的研究理论需要创新,目前城市管理中普遍应用的BOT模式、合作生产等理论并不完全适合超大城市的微基建实践,希望大家进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我校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钟晓华谈了三点体会:一是应当把空间属性作为微基建研究中首要考虑的内容;二是如何在公与私之间处理好权责利的关系,鼓励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介入或许会使微基建更加顺利;三是应强调微基建的过程属性,除了看到成功的方面之外,也要正视微基建在推进过程中给社会关系可能带来的暂时性负面影响。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威利从“动力、动钱、动人、动权”四个方面谈了对微基建的认识,认为微更新和微基建实际上是进一步推进社区服务精细化管理和物权治理的交汇点,微基建更大的意义在于它有可能推动上海社会治理进入到新的阶段。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唐有财表示,理解新基建一定要在治理的框架下进行,治理与基建是有不同逻辑的,基建涉及到空间、规划、投入,治理涉及到治理机制、治理方法、治理能力,主要是参与、认同、合作、协商,这是硬治理和软治理的问题,当前超大城市微基建需要硬治理和软治理的有机结合。
上海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处沈晓菁从政府公共政策的角度指出,社区新基建是目前上海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里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民政局今年准备在全市范围内推出社区新基建的分类试点调研,通过经验提炼和理论探索,形成上海市社区新基建的实践导则,创造社区微基建中的上海模式。希望同济大学专家团队加入上海民政局的专家智库,为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民共同成就美好生活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校文科办负责人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此次研讨会主要是由同济学生担纲,是去年9月在上海杨浦四平Nice2035原型街由同济各学科专家分享的超大城市社区微基建优秀实践案例的续篇,当时汇报的专家们,在此次研讨会上大多成为学生案例汇报的点评专家。而全部由学生组成的社区微基建案例汇报团队,通过一年多的实地调研、课题参与、小组讨论和精心策划,与专家学者同台交流研讨超大城市社区智慧治理之道,创新了“人民城市”主题课堂教学形式,是“人民城市人民建”实践课堂的又一探索。这种以专业智库平台为抓手,促进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有机融合的新举措,为学生深化对城市民情和世情的认识,充分理解社区行动者的逻辑,精确探索社区微基建治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提供了重要平台。(文/谭笔雨 图/苟馨月、邓海云)
相关链接:同济大学举行超大城市社区微基建优秀案例分享与智慧治理研讨会
//m.antoinernb.com/info/1003/751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