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同济大学数学、物理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四基地,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1-02-05  浏览: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名单。同济大学数学、物理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4个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同济大学始终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视为自身的崇高使命和责任。从2009年开始,为满足国家对紧缺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我校面向本科新生推出分别以强化数理基础、推动学科交叉、促进国际合作交流、引导创新创业等为特色的10余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联合生命科学、海洋科学、物理学三个基础学科,旨在培养有志于基础科学研究拔尖后备人才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基地”,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特殊育人模式和育人环境。“实验区”和“拔尖基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学生考核方式、质量评价等方面实施大胆改革,形成了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以更好满足国家对紧缺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

历经十余年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探索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基地”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具有原创性思维和科研创新能力、引领学科前沿创新研究的优秀后备人才,成为同济大学本科拔尖人才培养的特区、新学科新专业孵化的摇篮、人才培养新模式输出的改革试验田。

2019年,同济大学对标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实施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计划。主要包括:一是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面向各基础学科的顶级科研平台,建设系列“拔尖班”;二是新工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面向依托同济大学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等前沿平台,建设以若干学科交叉融合、对欧交流深化、校企深度协同育人等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培养引领未来的新工科卓越工程师;三是荣誉计划系列:以本科拔尖人才培养为导向,打造荣誉课程、荣誉计划、荣誉学生的精英人才培养路径。

2020年,为落实教育部关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关精神,同济大学在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基地”的基础上,在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四个专业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招收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学校在新生院八大学堂基础上增设了专门针对“强基计划”等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国豪学堂”,着力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同济大学“强基计划”等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采用“2+1+X”的本—研衔接培养模式。全部新生首先进入国豪学堂进行为期两年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等基础学科强化学习,同时接受通识教育与计算机、外语及写作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第三年,在高端导师的引领下,依托各前沿科学中心、重大科研平台进行学习。第四年,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阶段学习任务且考核合格的学生,将通过专门的渠道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面向基础学科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的需求。

校领导表示,2021年,我校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再获突破,数学、物理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4个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体现了同济大学十余年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得到认可。学校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基础学科前沿,立足数学、物理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特色与优势,统筹全校相关交叉学科资源,借助全面升级的具有同济特色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依托各前沿科学中心、大科学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的导师引领,基于此前十余年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探索实践,贯彻“严选才、强引领、厚基础、重交叉、育栋梁”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理念,倾力打造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世界胸怀、原创能力,能够实现科学重大突破、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时代基础学科学术大师”。(艾娇)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