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我校学子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3项

来源:创新创业学院   时间:2020-11-22  浏览:

11月17日至2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同济大学2支学生团队进入全国总决赛,最终我校学子获大赛金奖1项、银奖1项及铜奖3项。在本次大赛高教主赛道中,汽车学院2017届硕士毕业生舒强团队的“同驭汽车——线控制动系统行业领导者”项目,以师生共创组排名第1的成绩进入三强争夺赛,获全国第6名,并获“最具商业价值奖”(全国仅1支团队获得)。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中,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徐浩文团队的“掌上‘智’村——乡村产业振兴一体化智慧服务系统”项目,代表我校首次进入全国总决赛,获得银奖。

舒强团队路演现场

徐浩文团队路演现场

“最具商业价值奖”等单项奖颁奖

获铜奖的3个项目分别为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吴会来团队的“基于工业物联网技术的生产全过程智能管理云平台”项目、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王一喆团队的“交通健康诊疗与精准管控系统”项目、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曾孟源团队的“Ultra Road——路面智能感知模块”项目。

传统制动系统已难以满足当今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对制动系统提出的新需求,新型的线控电子液压制动系统(Electro-Hydraulic Braking System,EHB)应运而生。与传统真空助力制动系统相比,线控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具有高性能主动制动、大幅提高制动能量回收率、制动感觉可调、集成度高、扩展性强等诸多优势,已成为行业公认的下一代汽车制动系统主流解决方案。 舒强在2016年9月带领自己的团队成立了上海同驭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线控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的产业化。经过七代样机研发迭代,团队已掌握全部核心技术,并开发出国内领先的EHB产品。现已申请专利55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是国内该领域拥有专利最多的团队。同驭汽车已与东风日产、吉利、江淮、江铃、金龙、合众、阿里巴巴、驭势科技等60多家知名整车厂和智能驾驶公司开展业务合作,匹配车型70余款,涵盖了乘用车、商用车、军用车以及无人驾驶车辆等各个领域。同驭汽车的EHB为我国军方新型战车及无人消毒、无人清扫、无人配送等无人车配套,参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为生命健康构筑防线。同驭汽车已建成EHB各类实验设备35台,具备完整的EHB试验检测能力,建成EHB先进产线,年产能24万台,是全球极少数具备线控制动系统量产能力的公司之一,舒强正带领同驭汽车致力于成为全球线控底盘关键技术领跑者。

同济青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踏上红色筑梦之旅,走进一村一镇,把专业智慧同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结合。徐浩文带领项目团队,依托同济大学规划学科的优质平台,深度研习和挖掘地方产业驱动乡村发展的规律,回答乡村产业发展“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积累了长达八年的实践经验和调研数据,进一步打造“掌上智村”乡村产业振兴一体化智慧服务系统。“掌上智村”由“产业发展决策支持系统”和“产业振兴工作法实践应用平台”两大版块组成,为乡村产业提供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全流程服务。项目曾获全国“挑战杯”一等奖,与上海、江苏、重庆的多个村庄达成合作协议,受到中央媒体关注。未来,项目将进一步迭代更新案例库,延展业务范围,完善运营模式,助力更大规模的产业振兴。

“基于工业物联网技术的生产全过程智能管理云平台”项目,是将智能控制终端设备与云管理平台相结合,为客户提供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的产品。智控服务终端内嵌数据采集以及分析管理软件,自主进行数据存储以及调度分析,并将优化控制策略下发,可大幅降低中控集群的运算压力以及对传输网络安全的高度依赖。软件管理平台将生产安灯系统、能源管理系统、设备在线监控以及视频监控系统集成于一套监控管理平台,大大简化了生产制造车间监管任务,便于车间各监管系统的相互协作,保证了车间生产管理的精准高效,同时因为引进了先进的设备故障预测性分析,大大提高了产线运行的安全稳定。

在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过程中,政府需要不断投资交通系统建设。为避免盲目投资,就要找到交通系统病情根源所在。王一喆带领团队通过海量数据挖掘发现问题,建立交通系统中的泛在联系,追溯问题源头,对问题成因分类,突破以往交通数据分析中以“相关性分析”为主的范式,利用“致因诊断推理机”去分析交通系统要素的健康状况,构筑包含公共交通、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和区域交通在内的四大应用场景。“交通健康诊疗与精准管控系统”可以分析交通系统要素的健康状况,不仅可以判断交通系统运行是否良好,而且找到引起安全、低效、污染等交通问题的症结之所在,避免陷入了只能解决表象问题,甚至在改善某一交通问题时还会带来新的问题的怪圈,从而能够真正的治愈交通病。

“Ultra Road—-路面智能感知模块”项目以光纤传感为驱动,依托高精度预制技术形成路面智能化模块结构,通过感知路面振动实现车辆动态称重,并研发模块无损安装与快速组网技术,构建“快速预检—精确复检”的创新性超载治理模式,提高检测效率并缓解站点交通拥堵,解决车辆超载监管交通安全痛点问题,满足收费站ETC改造等对车辆信息动态采集需求。相比市面上其他同类产品,该产品最大优势在于突破了车速限制瓶颈,适应车速提高3倍,可达120km/h,而成本降低50%,工作更长效,填补了国内领域空白。2015年,团队成立开始科研攻关,致力于路面振动研究。5年来团队一直专注于技术革新、提升,迭代升级,产品相继在上海外环线、上海申嘉湖高速、上海龙华机场、崇明陈海公路、广东广肇高速等地开展试点应用,涵盖城市道路、国省干道、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机场等应用场景,适用于沥青路面、混凝土路面等各式路面结构。目前,模块安装总面积已突破800平方米、光纤总长度超2500米、监测总时长超1000天,产品效果获上海路政局、粤肇高速等客户高度肯定。团队已入驻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获梦想助力基金资助,前期收入、项目覆盖成本、产生资金均托管于学校,并以同济大学横向课题形式与中国交建、上海路政局、广西交投、山西交控签订订单达500万元,将共同推动产品在高速公路事故易发段、智慧物流园区中的应用。同时,团队享有同济大学科技园孵化政策支持,即将落地成立公司。

本届大赛的校内筹备工作得到了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院系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校党委副书记徐建平和副校长雷星晖多次听取大赛专题汇报,指导赛事筹备工作,协调解决备赛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同济创新创业控股有限公司、校友会、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学生处、校团委以及各院系对大赛全程给予鼎力支持,高度重视对参赛学生的指导和组织工作。聘请校内外专家组成导师团,在项目选拔、项目培育、商业计划书撰写、项目展示、现场答辩等各个关键环节,给予各团队耐心指导,从今年6月大赛启动以来共举办了各类线上辅导讲座及培训20余场。本届大赛同济大学累计参赛项目数达717个,比上一年度增长39%,创历史新高。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我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作为全国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盛会,本届大赛自今年6月正式启动以来,部、省、校上下联动、同频共振,克服疫情影响,极大提振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与热情,在创新、教育、扶贫、抗疫、国际等多个方面看点颇丰。本届大赛以“我敢闯、我会创”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国内外117个国家和地区、4186所学校的147万个项目、631万人报名参赛。

当前,同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是优化“共生型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抓手,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和学校“十四五”规划总目标,形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同济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引领社会、创造未来的社会栋梁和专业精英,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同济经验与同济模式。

学校深化以高校知识经济圈、高技术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共生型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发挥我校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的特色与优势,形成新时代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新的质量观。深化基于“思创融合、专创结合、赛教联合和产学研协同”的跨院系、跨学科、跨平台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完善“三全育人”和实践育人格局,形成新时代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范式。扩大创新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文化敏捷力和全球领导力,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与全球创新创业能力。面向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主的智能经济和数字经济对创新人才的要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内容、模式与方法变革,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课程、课堂和学习革命,努力培养创新型国家建设事业所需的创新创业创造人才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