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汪光焘作题为《新时期城市交通态势演变与展望》《顺应时代发展,办好城市交通学科》的两报告

来源: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时间:2020-11-18  浏览:

作为庆祝同济大学交通学科创立106周年、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成立20周年重要活动之一,交通发展高峰论坛11月14日在嘉定校区举行。原国家建设部部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杰出校友汪光焘以《新时期城市交通态势演变与展望》为题,阐述了城市交通的新时代内涵。他指出,城市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影响下,城市交通的新需求和人民对未来交通发展愿景的期待,构成了新时期城市交通发展的根本动力。

汪光焘从城镇化新阶段生活水平从温饱走向小康,人的生活质量提升、支撑城市空间高效组织、适配不同社会群体的多元化交通需求,谈到城市交通要从满足基本出行,向提供快捷、高品质的交通服务转变。他从信息化引发城市交通变革发展的视角,强调信息化改变了城市交通供需适配模式和精准度,推动了城市交通出行服务模式创新。如何优化和挖掘城市交通设施资源,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城市交通综合治理能力,成为未来城市交通重要命题。在论述信息化对城市的机动性、交通基础设施利用和城市交通治理等方面的预期影响之后,他展望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愿景,提出“按需服务、融合发展、交通公平、规则重构 ”4 个主要场景,并指出,只有在城市交通基本认识、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和综合治理方面大胆变革、不断创新,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

1115日,第一届城市交通交叉学科论坛在嘉定校区举办,共有来自政府、企业、高校的70余名嘉宾参加了此次论坛。汪光焘作了题为《顺应时代发展,办好城市交通学科》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建立城市交通学科是各高校的共同愿望,办“城市交通”学科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开展的。站在国家战略高度办好城市交通交叉学科,是面向未来发展的需要。信息化技术发展是城市交通学科发展的催化剂,城市交通学科建设应结合6个视角,分别是城市规划视角、交通强国建设视角、交通工程学视角、法律体系视角、投资收益视角。城市交通学科课程体系设计中,要注重提高研究生的宏观思维能力培养,特别要加强3个基础理论,即城市交通基本理论、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理论、城市与城市交通治理现代化理论的研究,3个基础理论构成城市交通交叉学科的顶层框架。


我校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负责人表示,汪光焘先生虽已年逾七旬,但他始终在不断思考着我国城市交通所面临的问题、挑战与机遇。作为城市交通交叉学科的主要发起人之一,他十分关心支持学科事业的发展,努力培育具有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青年人才,相信两天连续两场报告将指引同济学子更好地明晰未来的发展方向。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