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中国交通新闻网】融育才与育人 汇思政于课程——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课程思政“领航计划”建设纪实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时间:2020-09-29  浏览: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主讲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中国道路”。

“造好中国道路、建设交通强国,是走好‘中国道路’的重要支撑。同学们,用你们的才华智慧和道路自信,去构建面向全球、互利共赢的交通开放合作体系,以交通发展凝聚起‘人类命运共同体’,交通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星辰大海等着你们去开拓!”这是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交通运输部等三部委“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总体专家组组长方守恩在全校2020级新生《开学第一课》上的殷切寄语。“既震撼又自豪!”新生郭佳欣说,“作为智能交通与车辆大类的一员,我为祖国交通运输事业作出应有贡献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这样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的课程,是同济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个鲜活案例。2019年,同济大学5个学院被遴选为上海市高校课程思政领航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是其中之一,同时该学院的3个团队和26门课程还分别获评上海市课程思政领航团队和领航课程。

领航学院如何引领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课程思政的航向?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紧密围绕教育部提出的课程思政“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三个核心问题,率先开始了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课程思政的探索。

上海市交通运输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发布。

课程思政“干什么”?立柱架梁战略谋划顶层设计

9月17日下午,2020年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推进会在同济大学召开,国内首部《交通运输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在会上隆重发布,上海课程思政改革2.0升级版扬帆再出发。《指南》由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团队编制完成,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总体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体系等6个方面,首次为国内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定标准”,可谓一册在手,应有尽有。

“交通的工程性、社会性、行业性和产业性是我们积极推进课程思政的强大动力。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需要的不再是单一的传统工程技术人才,而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战略科技人才。”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兵道出了同济交通人的家国情怀。3年前,正是在这样强烈的育才与育人共识下,学院党政班子带领全体教师在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课程思政这个全新的领域开始了理论探究与实践验证。挖思政内涵、搭组织架构、编教学指南、建研究中心、立圈层模式……提出与专业认证标准融合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三维度课程思政知识体系、教学与思政融合的课程思政组织架构、“三圈层”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三方面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等一系列创新构想,清晰摹画出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课程思政的建设蓝图。

这张蓝图中的高亮部分,是经过精密论证后设置的课程体系,是富有鲜明同济特色的“三圈层”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我们学科对课程思政天然有需求。”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凌建明从知识体系角度阐述了交通学科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和基础作用,“交通运输行业具有交融天地、联通万物的宏大格局。从我们学院走出去的栋梁之才,既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匠心精神,还具备强大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更拥有战略思维、全局意识和家国情怀。因此我们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除了要有扎实的工科基础,还必须涵盖战略、政策、法规、管理、人文等诸多方面。”同济交通人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育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情怀上下功夫等六个“下功夫”,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认证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目标为导向,围绕六个维度的课程思政元素,开发了社会人文、政策法制、发展理念、管理思维、责任担当和创新实践的六大课程群。

马明杰(右一)等志愿者在村口防控检测点执勤。

2020年6月,通达馆一楼院史馆成了毕业生的新晋“网红打卡地”。一张张青春笑脸在“思行合一,交融成艺”的院训前留下光影,再看一眼学科创建106年来的老照片,带着同路人的精神印记奔赴五湖四海……依托同济大学入选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的契机,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着力构建“以专业课程构成的核心圈、以创新实践驱动的拓展圈,以及以文化建设为内涵的浸润圈”构成的“三圈层”课程思政育人模式。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依托实践育人平台促进学生知行相长,以学科文化对学生进行无形浸润,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融为一体。

杨晓光教授在日常授课中融价值引领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

优秀校友、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原党委书记、局长朱永灵在“同路人”学术论坛讲述“港珠澳大桥的前世今生”。

课程思政“怎么干”?溶盐于汤课堂教学全链融合

在运力紧张的前提下,如何将口罩等防疫物资高效运输到武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如何构筑疫情防控应急运输网络模型?怎样运用专业知识为管理层提供疫情防控期间交通运输的决策依据和科学支持?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时,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运筹学》教学团队在开学第一课上以疫情防控中的交通运输案例导入,将“烧脑”的专业课变身为爱国主义大课。

学院在绘就课程思政的“规划蓝图”后,还编制了精细化操作的“施工方案”,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从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等教学各方面科学设计课程思政体系,在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等教学各环节抓实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协同提升。

“学院在2020年修订的专业培养方案中,明确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专业知识体系,目标就是要培养‘思行合一、交融成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怀、先进的发展理念、正确的法治观念,具备优秀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国际视野的综合性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卓越人才,这就为各门课程大纲的修订树立了‘航向标’。”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院长肖军华介绍。

在培养方案的统一框架下,学院的专业教师们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宪法法治精神、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等思政教育内容掰细揉碎,巧妙融入一个个专业知识点,嵌入到课程教学大纲,编织进课堂教学设计中,综合运用案例、讨论、问答、作业等教学手段,点燃青年学生心中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李兴华负责的《交通运输与人类文明》课程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唯物史观指导下,带领学生穿梭于古今与中外、历史与未来交通发展的时空隧道中;叶建红负责的《交通战略与政策》课程以战略思维串起回归初心的责任担当、综合协同的战略视角和精益求精的政策素养;杜豫川负责的《交通科技创新竞赛》课程在第十九届同路人交通科技大赛中特别增设“疫情之下,责任在上”专题赛道,征集了18道疫情防控中的交通运输问题供参赛学生研究;黄世泽负责的《电子技术基础》期末作业请学生结合电路故障分析,畅谈未来工程师应具备的职业伦理和基本素质……交通与思政不断碰擦出火花,为学生奉上一道道富含思政营养的专业知识大餐。“感觉自己正在参与交通强国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让我增强了把专业知识和社会现实连接起来的能力。”“觉得课堂上的案例和讨论很有现实意义,促使我思考青年交通学子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和分析交通问题。”“交通强国,必须有我。”学子的心灵感受到相同的鼓舞。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赴贵州赤水社会实践队成员观测车流。  

另一方面,学院持续建设“1234”实践育人平台和学科文化环境,构筑第二、第三课堂与第一课堂协同联动的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将广阔的社会天地化为育人育才大课堂。学院“同路人”系列论坛已累计举办478期;坚持15年组织本科生和研究生到贵州赤水开展支教和道路交通踏勘;2019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获得上海市“知行杯”一等奖。

滕靖教授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线上教学。

课程思政“谁来干”?育才育人教师全员赋能胜任

“希望你们疫情防控期间安心在家按照计划工作和学习,以‘生不满百年,常怀千年忧’的情怀,遵守防控纪律,踏踏实实地做好份内之事。等你们重新回到熟悉的校园时,能够说:在这一段国家受难的日子里,我没有浪费时光,我的人格得到了升华,意志得到了磨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杨新安通过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信,给予学生们莫大的精神支持和激励。他的博士生马明杰在师长们的教导下,关键时刻冲锋在前,带头参加村里的疫情防控,助力复工复产和帮困助学,荣获“上海市2020年大学生年度人物”荣誉称号。

在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有一个像杨新安这样融价值引领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优秀教师群体,其中有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孙立军,上海市教卫党委“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朱兴一,上海市“十佳好人好事”荣誉称号获得者周顺华,优秀援藏干部张轮,上海市教育党史讲解专家、常年坚持党史宣讲的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张桁嘉等。2018年,黄世泽以课程思政为主题,在卓越大学联盟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和校内青年讲课竞赛中同时收获二等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已经成为学院全体教师的职业自觉,深深融入到学院人才培养价值观中。

今年6月,2019年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揭晓,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报送的“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提升的有效路径和实践研究”获得一等奖。该课题聚焦课程思政中教师这个关键因素,结合学院教师在专业教育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历史传承和实践经验,提炼出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的形成机制,以培养一支具备过硬政治素养和课程思政胜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学院配套开展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专技岗位聘任管理、人才培养贡献评价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从制度层面保障教师投入课程思政无后顾之忧,激励广大教师以高尚情怀感染学生,以敬业奋斗鼓舞学生,以自身垂范和教学能力提升课程思政质量。

此外,学院还于今年3月成立了全国高校首家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该中心成立后,将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优秀校友、模范人物等都纳入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和教学中心协同承担课程思政领航学院建设职责,推进专业课思政内涵凝练、培养方案修订、课程群与课程链建设、课程大纲修订、思政案例总结、教师胜任力提升、教学方法研讨等全链条的建设。通过合理规划、科学设计、统筹协调,思政研究中心深度参与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成为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开展思政教育与研究的“助推器”和“加油站”。(作者:王映)

来源:http://www.zgjtb.com/2020-09/29/content_250096.htm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