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吴志强、蒋昌俊、王韬三位教授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0-05-30 浏览:
5月30日是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在京举办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颁奖大会,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奖名单揭晓。同济大学3位学者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他们分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吴志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蒋昌俊,附属东方医院灾难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急诊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教授王韬。
吴志强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综合方案总规划师。他长期坚守在城市规划工程实践第一线,致力于推进城市规划的理性提升。针对我国城镇化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建设问题,他积极探索规划技术的数理分析新方法,剖析城市发展内在规律,模拟推演规划效果,科学评价规划决策,系统优化规划方案,不断研发“以数明律、以流定形”的规划方法,逐步建立了“理性规划”的理论框架,取得了理性规划理论与技术方法的重大成就,在一系列重大城市规划工程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城市项目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为我国城镇化和城市规划的理性发展作出重大科学贡献。以第一完成人曾获多项国家级、教育部、建设部、科技部和上海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及国内外诸多规划设计重要奖项。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世博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城市规划优秀科技工作者、上海市科技精英和领军人物等荣誉称号。2016年,获评首批规划领域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蒋昌俊长期从事智能计算技术和工程应用研究,是我国网络计算与智能金融领域的学科带头人。针对我国互联网应用发展迅速、风控技术滞后、基础理论薄弱的严重局面,他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应用,开展了深入系统性的研究,创建了网络并发系统的行为理论,提出了风险防控的行为认证与递阶控制技术,克服了网络计算过程的高通量瓶颈和交易行为风控难题。他主持建立了我国首个互联网交易风险防控体系及系统,取得了网络交易高辨识和强实时的重大突破,为我国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作出了开拓性贡献。其成果在保险、支付、网安、贸易、电商、银行等多个领域得到成功应用,服务于支付宝、中国工商银行、快钱、阳光保险等企业,上海自贸试验区和上海浦东国家电子商务综合创新实践区等,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 项、省部级一等奖8 项和中国专利优秀奖1 项,以及国际奖多项。他先后入选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和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被授予Brunel University London 名誉教授,获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王韬生于1974年,从事创伤急救临床工作23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包括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在内的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80余篇论文;主编著作9部,获国家专利11项。近5年带领团队获批50余项科研项目,含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评2017年度中国科协“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和人民网与健康时报社评选的“首届国家名医”。他长年从事医学科普、应急传播、灾难医学传播工作,是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中国科协辟谣平台专家。团结行业领域专家建成科技志愿者团体——“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主创全国首部急救科普纪录片《急诊室故事》,探索创造了“原位、实时、在线”的医学科普新模式。探索公益性科普事业和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创立“智慧医典”大数据平台。驰援武汉抗疫期间,他担任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上海)副领队,积极开展应急传播科研攻关和应急科普创作研究。主编《新冠肺炎学生防护读本》(中文、英文、意大利文发行)和《新冠肺炎居家防护指南》《方舱记忆》等作品。
“全国创新争先奖”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之后,国家批准设立的又一重要科技奖项,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是国家科技奖项与重大人才计划的有机衔接,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
此次,全国共有10个团队被授予全国创新争先奖牌,28位个人被授予创新争先奖章,258位科技工作者被授予创新争先奖状。其中,上海共有3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章,17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