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微结构摄影大赛在坐落于西安古城的西北工业大学落幕。本次全国大学生微结构摄影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近5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74件作品,初赛共有77份艺术创新组作品和28份技术创新组作品入围,经过微结构大赛组委会汇总网络投票结果及各位评审专家的意见,遴选出共计26份艺术创新组作品和14幅技术创新组作品进入决赛进行现场答辩。我校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材料-汽车-新能源实验区的本科生姚哲凭借作品《惊涛来似雪》(指导教师:罗巍)获得艺术创新组二等奖。
会议举办期间,组委会召开了大赛第八次理事会议,与会理事单位就大赛的组织架构以及长效交流机制等内容展开激烈探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王凌凌副书记和土木工程材料系陈波老师出席。
全国大学生微结构摄影大赛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上海市显微学会、上海交通大学主办,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微观世界之美,展现不同材料的艺术和魅力,培养广大材料学子的科研兴趣,提升同学们仪器使用能力,增进兄弟高校间的互动与交流,促进学科的交流与思维的碰撞,推动材料学科的创新与发展。参赛单位来自全国近50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理事单位轮值承办全国大学生微结构摄影大赛,今年是第五届大赛,由西北工业大学承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副理事长单位,已连续五年参加,每年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已经成为重要参赛单位之一。目前大赛已作为国家级学科竞赛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和认可,参赛获奖同学可以获得国家级竞赛创新学分认定。
附:本届大赛同济学子获奖作品展示
《惊涛来似雪》
作者:姚哲
原图材料:商业石墨烯
摄影设备:FEI SIRION 200
作品背景:石墨烯作为现代材料科学热潮的鼻祖,有可能成为有史以来最具颠覆性的单一发明之一,它在许多领域有着令人惊叹的性能。石墨烯虽然神奇,但我国在大批量生产的工艺上仍有较大突破空间,相信随着材料学界对其的深入研究,其必能给材料学界带来更大的进步。
作品解读:原图的层状结构是艺术图主要的灵感来源,取意与孟浩然诗作“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层层浪花翩翩起,恰似惊涛滚滚来,浪花翻白于水面,远远望去,犹如雪花降入。石墨烯犹如材料海洋的惊涛,给这片海洋带来了一次震动,它的美,正如钱塘之潮,令人震撼,又不觉感到神秘。
入围复赛作品
《牵牛织女渡河桥》
作者:刘志成、邓柏闻和向震
原图材料:四氧化三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摄影设备:H-8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
作品背景:该课题通过三氯化铁在水中于碳纳米管上原位水解生成FeO(OH),之后对所得产物进行适当热处理得到具有吸波性能的四氧化三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将样品制备成具有一定浓度的悬浮液滴在碳膜铜网上采用H-8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在明场条件下进行观测得到。
作品解读:有诗云:“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古有鹊桥相会,现有牛郎与织女通过碳纳米管桥相互遥望。织女在桥的一侧长袖飘飘等待着牛郎,牛郎在碳纳米管桥上奔跑向织女,四周的粉红色的四氧化三铁如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在庆祝着这难得的一刻。透射电镜在这一唯美画面的重现,让人不禁回味起那一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松之子》
作者:向震、熊娟和邓柏闻
原图材料:石墨烯水凝胶
摄影设备:Zeiss GeminiSEM 500
作品背景:本图为实验过程中研究不同反应时间下石墨烯水凝胶生长情况的SEM图片,图中可以观察到石墨烯水凝胶在220℃,反应时间为48小时条件下得到的类空心松子状的材料。
作品解读:苍劲的松树竟能孕育如此小巧而又可人的果实,每每端详,都不禁赞叹自然界的非凡与神奇。本作品犹如松果般,身为三友的果实,它一身是宝,坚挺的形象振奋人心。松果如药,治愈心灵,松果如人,散发光芒。果实虽然简陋,但是实用甚多。松之子,是材料人对于奥秘自然界的热爱,对于科学研究的执着。
获奖选手的其它作品展示:
《色彩风暴》
作者:姚哲
原图材料:铜纳米颗粒和碳纳米纤维的复合材料
摄影设备: FEI SIRION 200
作品背景:通过静电纺丝的手段制成的铜纳米颗粒和碳纳米纤维的复合材料,具体是将PAN和一水合醋酸铜的溶液在17KV的电压下进行纺丝,得到的产物在280摄氏度进行稳定化处理,再在Ar气氛下900摄氏度碳化处理,就得到了颗粒镶嵌在纤维中的结构,这样的结构有效束缚了Cu在反应中的溶解,大大提高了电池的循环能力。
作品解读:交错的线条,散落其中的点,二者激烈的碰撞与融合在夸张的色彩渲染下显现出极其强烈的情感。鲜明的红白蓝三种颜色被仔细排布在整幅画作,亮与暗的相互映衬对比同线条与电之间的配合完美契合。整幅作品向抽象派大师毕加索致敬,颜色的选取与其分布方式的灵感都来源于其画作,通过色彩,线条,点的配合,显示出作者内心无比强烈的情感,对科学道路探索的热烈情感能够透过画作为人真切地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