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吴晓明教授来我校讲学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12-03-30  浏览:
      3月27日下午,长江学者、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吴晓明教授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与批判方法”学术讲座。
      吴晓明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批判方法的主要对象是现代性。现代性问题在当今社会受到高度关注,不同的学科、观点、立场都试图对它进行解释,因而现代性有多种的理解和定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上讲,现代性是现代世界或现代文明的本质根据。现代性的两个基本支柱是资本和现代形而上学。资本的基本特性是增殖,现代文明是建立在资本原则的基础之上的,因而现代社会的许多特征都与资本有关。而现代形而上学是指现代哲学及在此之上的现代科学和技术。资本和现代形而上学是一种密切相关的共谋关系。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今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二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是现代文明的限度以及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科学方法,是我们探讨、研究当今中国和世界必须立足于其上的方法。而这两个方面都应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方法。
      此外,吴晓明教授详细阐述了批判方法。批判方法主要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成果,其开山之作是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吴晓明教授强调批判的最基本含义是澄清前提,划定界限。康德哲学批判地考察人类知识,把哲学从原先的独断论中解放出来。批判方法自康德起开始成熟起来。后世哲学无论对康德哲学有何不同见解,但都继承了批判的方法。
      吴晓明教授谈到批判方法与社会科学的关系。他认为,当今的社会科学还未真正消化、吸收批判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理论,而且要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他对“事实”和“现实”进行了比较分析:“事实”是能在知觉中直接给予我们的东西,属于实存范畴,而“现实”是在展开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的东西,是“实存和本质的统一”。当今社会科学的主要问题是主观思想,其基本表现形式是外部反思。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重要任务是从外部反思中解放出来,通过批判的方法深入到社会现实中去把握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
      随后,吴晓明教授就我校师生的提问一一作了回答。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