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101周年校庆重要学术活动--首届“浦江创新论坛”开幕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08-05-19  浏览:

        聚焦推进自主创新战略中的理论重点和政策难点,为走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之路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撑。以“创新型国家之路”为主题的首届“浦江创新论坛”,5月18日在浦东东郊宾馆开幕,来自国内外的56位政府官员、著名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在会上发表见解,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积极建言献计。

         此论坛由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我校和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是以创新为主题的最高层次国际论坛,也是同济大学101周年校庆重要学术活动之一。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论坛主席徐冠华,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日本众议院议员、前财政大臣尾身幸次等出席并作大会讲演。科技部党组成员张景安、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也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主持。

 
       我校党委书记周家伦,校长裴钢,中国工程院院士沈祖炎,副校长杨东援、陈小龙、郑惠强等出席论坛。裴钢校长主持了第一个主题论坛“创新的趋势与理念”。
        万钢在讲演中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创新科技人才的队伍,特别是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创业带头人,以形成“一个群英荟萃、百舸争流、千军万马汇流的社会”。
        韩正说,上海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既需要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的聚焦突破,需要加快建设技术创新体系,也需要全力营造鼓励创新、促进创新的良好环境。
        徐冠华在致辞中说,中国拥有充沛的人才资源、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较强的科技实力,这成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和良好条件。“我们要满怀信心,为之全力以赴。”
        赵启正在报告中总结了浦东开发18年来所取得的创新成果,同时也指出了浦东新一轮创业所面临的新挑战。
        “创新不仅仅是指科技领域中的发现和发明,科技领域以外的创新也非常重要。”杨振宁教授联系当今西方对中国的误读和曲解,他指出,争夺国际话语权,就是一个需要有创新精神的工作。要让以“德、和谐”为先的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治国的态度为西方所认识,这也是目前对于中国知识分子重大的挑战。
        为期两天的论坛一共设有8个主题论坛,分别为:创新的趋势与理念,企业自主创新的途径,自主创新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自主创新与扩大内需,自主创新与公共政策,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自主创新中的政府、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责任,自主创新与区域竞争力提升。我校校长助理、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尤建新分别在其中两个论坛中作报告。
        四川汶川地震灾情牵动着与会者的心,论坛还专门发出倡议:充分发挥科技在抗震救灾中的重要作用,运用已有的科学技术储备,为抗震救灾服务,为救灾减灾、灾后重建提供技术、产品和资金支持,为战胜这场特大地震灾害做出应有的贡献。
         “浦江创新论坛”今后将每年组织,还将不定期组织专题研讨会,就科技领域的焦点问题进行集中研讨。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