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边缘化的今天,作家如何承载人文关怀的神圣使命?昨晚,作为同济大学作家周的重头戏,著名作家余光中、莫言、苏童围坐一二九礼堂主席台,与近千名热爱文学的青年学生激情对话,展现文学恒久魅力和作家面对现实的人文思考。
礼堂内人头济济,两侧过道排满了无座的学生,会场自始至终秩序井然,笑声、掌声不断。对话会上,三位作家分别作了主题演讲,余光中先生指出在英语强势化的今天,传承、守护我们优美的中文是中国青年的责任,“要对美丽的中文存敬爱之心”;苏童先生以女儿的一句话引发自身内省,认为对人的悲悯怜爱是一种美德,也应是文学产生的力量;莫言先生说,要以平常心看待文学,即便严肃文学倍受冷落,他仍将坚守文学阵地。
同学们递上一张张纸条,向仰慕已久的的作家们提出了一个个问题,内容涉及创作背景、文本阅读、作家情感等方面,作家们的回答既睿智而又各具风格。陈子善、王鸿生、张闳、张新颖等四位沪上知名文学评论家也在现场与观众进行了直接交流。
对话结束前,作家、评论家们每人以一句话赠与青年学生,莫言先生希望同学们“每人修成一座桥”,苏童先生勉励青年学子“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稿件来源 新闻中心)(2004-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