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陈秉钊教授在榕谈大学城规划设计

来源:   时间:2003-10-27  浏览:
“福建大学城的建设,应该打破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有形、无形的‘围墙’,让不同学科的学生和研究人员不断‘碰撞’,产生新的思想!”日前,来榕参加“院士八闽行”的陈秉钊教授如是说。
陈秉钊,福州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杨浦大学城整体规划设计的主持人。在他的构思下,至2005年,上海一个集一流教育区、新兴产业区、舒适居住区和商务区于一体的、以国家重点大学为核心的综合性大学城将粗具规模。
在陈秉钊看来,大学城是由大学校区、高新产业园区以及生活园区三者构成的一个整体,应是高智力人群聚集的社区。在这里,要有适合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还要不断为各产业园区输送新产品、新技术,应是新技术的发祥地。但目前,国内大学校园普遍存在“围墙”,包括有形的、无形的,缺少聚会、交流的场所,不同学科的学生和研究人员很难“碰撞”产生新思想。
对于“碰撞”,陈秉钊举了个例子:医学心血管问题与流体力学,看似两个毫不关联的学科,其实,血液在血管里流动,就涉及到流体力学问题,两者交叉也就产生了新的研究领域。他认为,大学城应该以社会化的学生公寓为核心,变宿舍管理为物业管理,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可能得到混居,使学生的知识可以得到交流。
在杨浦大学城的规划设计中,陈秉钊的周围团结了24位师生,其中17位是在读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他积极鼓励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大胆设想,凡是有独特创意的、可行的,就会在规划设计中采纳。他说:“年轻人思维活跃,要为他们创造宽松的成才环境,及时捕捉一些不成熟但有创意的想法。”
在杨浦大学城的规划设计中,陈秉钊从创业者的特点出发,专门设计了一条创业大道。他指出,“华山天险一条路”注定是不平坦的,必然充满艰苦和坎坷。大学城的培养目标不光是培养学生,而应该是培养创新人才,进而把他们扶上路,并为他们扫清创业路上的障碍,这才是建设大学城的目的所在。
(稿件来源 福州日报) (2003-10-27)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