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同济大学荣获第四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

来源:本科生院   时间:2024-05-06  浏览:

近日,第四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奖名单揭晓,同济大学获得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此外,同济大学被授予“优秀组织奖”。

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举办,按照“四新”建设、基础课程、课程思政、产教融合等共分6个大组(新农科和新医科合并为一组)。举办此次大赛,旨在进一步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有效助力“四新”建设,打造高校教师教学创新标杆展示与交流平台。

同济大学获奖名单

特等奖

中国玉石及玉文化鉴赏

主讲教师:周征宇

“中国玉石及玉文化鉴赏”为通识公选课,面向全校所有年级和专业的本科生开放选课,每学年选课人数超过1200人。面对不同专业学生在学科共鸣难、实践参与难以及课时短浸润难等方面遇到的教学问题,课程以深厚的中华玉文化为纽带,通过挖掘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结合实际应用场景,重构课程内容;采用了建立课程任务、拓展学科视野、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和鼓励学生挑战的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深化课程实践体验,使思政教育更具温度。课程团队已获得国家级奖项5项、省部级奖项(荣誉)8项,并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及上海市高校示范性本科课程等荣誉。

专题设计III(自选题)

——AI性能化建构

主讲教师:袁烽

“专题设计III(自选题)——AI性能化建构”以“AI建筑设计与机器人建造”为培养目标,十年如一日,迭代重构建筑学教学体系,提出了“以本为本、科研引领、产业反哺”的产教融合教学理念,实践了艺工融合、五维贯通、产教一体、弹性课堂的创新内容。此外,课程还建设了软硬件共性技术平台,孵化建设了DigitalFUTURES数字未来全球建筑共享知识平台,搭建了上海建筑数字建造工程技术中心等产教融合资源矩阵体系,全面赋能建筑学本科教育,持续推进数智化教育范式革新。

艺术造型

主讲教师:于幸泽

“艺术造型”是本科一年级新生的公共基础课,自1952年“建筑美术”演变而来,秉承美术绘画的创意理念。2020年起,课程创新性地结合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六跨共融教学法,AI技术深化了学生对艺术造型的感知,而六跨共融则鼓励学生跨学科创新实践。这一教学模式打破了艺术、科技、教育的界限,在培养具备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上发挥了关键作用。教学团队凭借卓越的教学成果,荣获6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件奖、教研基金。2023年,课程荣获“国际艺术—学院指导奖”,标志着其国际化水平得到认可。2024年,课程荣获了国家艺术基金,将“科艺融合”的教学范式推向全国,为艺术教育领域树立新的标杆。

一等奖

营销管理

主讲教师:熊国钺

“营销管理”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通识选修课,属于“社会发展与国际视野”模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课程团队从新文科价值引领要求出发,立足同济大学“三全育人”的培养体系,根据“OBE教学理念”,提出了“价值引领、实践导向、通专融合,赋能学生进阶式成长”的教学建设路径。通过企业实践、商赛挑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和实操能力,锻造学生诚信的价值观和营销品格,为学生自主、多元、进阶式成长持续赋能。课程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3年)。

交通仿真技术

主讲教师:倪颖

“交通仿真技术”是交通工程专业三年级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团队提出“前沿引领、工具革新、实践驱动”的教学创新理念,自主开发,建成线上线下-虚实融合实验工具体系;瞄准前沿,实验工具支撑教学内容重构;实践驱动,通过理论-实践深度融合式教学、证据导向的项目式学习和学生众筹软件开发激励等方式,变革教学组织。面向交通战略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全过程中厚植科技报国情怀、培养大国工匠精神、强化工程伦理意识。本课程实验工具、教学资源及教学模式在兄弟院校进行了大范围推广,受到广泛好评。

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

主讲教师:陈羽

“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是车辆工程的专业基础课,讲授流体力学和液压传动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及其应用。针对基础课理论知识与工程问题难对应、解决复杂问题能力难提升、专业课学习与未来发展难匹配的问题,课程以“工程牵引、虚实融合、愿景驱动”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课程入选上海市本科重点建设课程(2018)、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2023)。近5年,累计授课702学时,修课学生超900人。

二等奖

文化遗产概览

主讲教师:黄松

“文化遗产概览”是“人文经典与审美素养”模块的全校核心通识课程,依托全球共享的文化资源,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古为今用的能力。课程团队围绕新文科建设要求,提出了“文明互鉴、博古通今”的教学理念,采用情境教学挖掘遗产内涵,为学生提供“想学”的鲜活示例,提升“能学”的认知维度,提高“会学”的品鉴格局,通过“通专融合、科教结合、思政契合”的大通识教育,赋能新时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于2017年获上海市精品课程、2023年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

中文信息处理

主讲教师:卫志华

“中文信息处理”是计算机类高年级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该课程所讲述的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重要分支,是实现智能交互的核心技术,在智能化时代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课程团队通过设计以挑战性问题为引领的算法理论体系,构建以递进式案例为载体的创新实验体系,建设“产教学研用”融合的数字化育人平台,打造知行合一能力内化的课程思政模式,形成“问题引航,案例驱动,产教融合”的教学创新方法,先后获批上海市精品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线性代数

主讲教师:张莉

“线性代数”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也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在多年的线性代数课程改革与创新中,课程团队建立串联式知识框架,整合多元教学资源,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重走知识的发现之路。经过持续的教学改革创新,团队打造了线上线下多维联动多层融合的教学生态,并收获了显著的教学创新成效,持续提高了教学质量,形成了显著的辐射示范效应。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