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同济大学学业榜样风采展示暨2022-2023学年奖学金颁奖典礼举行,8172人次获奖

来源:党委学研工部   时间:2024-04-03  浏览:

“很激动、很荣幸、很自豪!第一次参加这么有仪式感的颁奖典礼,感谢同济,让我们见证孩子的成长时刻。”一位从昆明远道而来的家长,在观众席拍照记录着。

4月2日下午,同济大学学业榜样风采展示暨2022-2023学年奖学金颁奖典礼在四平路校区大礼堂隆重举行。本年度经评审学校共有8172人次获得政府奖学金、校级奖学金和社会捐赠奖学金共计93项,累计获奖金额3740.7万元。

校党委书记方守恩出席并讲话。教师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高绍荣,校领导方平、彭震伟、娄永琪、赵宪忠、石振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社会捐赠方代表,各学院相关负责人,学生代表,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师生代表以及学生家长等近2000人参加。同济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同济学子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拼搏、续写荣光。

学校在颁奖典礼前特设了海报墙和红毯仪式,同学们盛装出席,身着学校定制衬衫,佩戴荣誉绶带,或手挽亲朋、或由师长相伴,在大礼堂门前合影留念。他们整齐地走过荣耀之门,依次到达红毯铺设的礼堂大厅,迎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太有仪式感了,在红毯上走的每一步,很感动也很酷,感觉所有的努力都值得了,祝贺自己,也祝贺同学们!”获奖同学们纷纷感慨。

唯有努力,方能化为风景。典礼一开始,大礼堂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获奖学生代表们的风采视频。他们用平实而真挚的语言与同学们分享荣誉背后的故事,是激励,更是传承。台下掌声阵阵,“我想以学长学姐们为榜样,努力成为时代最需要的人,在同济,做最好的自己!”

颁奖典礼上,彭震伟宣读奖学金表彰决定。党委学研工部负责人介绍了同济大学2022-2023学年奖学金评审情况。

方守恩、高绍荣院士等10位颁奖嘉宾为获奖学生代表颁奖。

青年是新时代同济文化的践行者,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者。方守恩代表学校向获奖的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关心支持同学们成长成才的社会爱心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方守恩深情寄语,希望同学们要报本反始,传承榜样接力棒,做好学业领头雁;要知行合一,聚焦五育多赛道,成为时代新青年;要锚定目标,打好科创攻坚战,争当逐梦人。每一位同济人要与学校同奋斗、共成长,携手破难题、辟新域。方守恩鼓励同学们赓续同济优良传统,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不负重托,矢志奋斗。典礼上,6位优秀大学生代表作为主讲人,讲述了他们的成长故事,展现了新时代同济青年的精神面貌。他们将实现自身价值和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相结合,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复兴栋梁和强国先锋,让青春之花在新征程上绚丽绽放。

同窗共学,星辰大海。来自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夏辉康、杨骁、宫正合、谭睿皓,分享了宿舍四人全员成功直博的经历。他们共同奋斗,互相支持,当宿舍成员遇到困难时,他们彼此鼓励,携手前行,共同迈向更高的目标。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他们在不懈奋斗中磨砺意志,在共学共乐的氛围下成就彼此。今年6月,他们将从334寝室各奔东西,他们相信只要心怀梦想、紧握信念,就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追求卓越,勇攀高峰。“拿国奖不是我的全部”,来自汽车学院的陈思琦说道。看到电池系统的安全设计不断精进,更多电动车用户更科学、安全地使用电池,这才是他不断奋斗的力量源泉。科研之路从来不是坦途,会经常经历失败和挫折,但他从来没想过要放弃,见过凌晨的同济校园亦是他的常态。未来,他将继续在同济做博士后研究,积极践行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铮铮誓言。

知识为舟,实践为帆。来自设计创意学院的袁佳琳讲述了自己“破圈”成长的故事。她在全新的探索和丰富的课题中找寻自己的目标,以专业底色构建更加广阔的视野;她在社会实践和志愿工作中培养责任感,以先锋党员、朋辈导师、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身份行以致远;得其圜中,以应无穷,袁佳琳怀抱青春热忱,用强大的中枢内核应对复杂变化,将小我融入大我,青春奉献祖国。

颁奖典礼上,高绍荣院士作为教师代表寄语莘莘学子,他希望同学们要胸怀家国天下,勇毅前行;要坚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要涵养乐观心态,坚毅自信。祝福同学们前程似锦,未来可期!

春风化雨,滋润心田。同学们用鲜花、诗歌和手书作品表达对师长无私教诲的敬意,对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感谢。

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奖学金不是同济学子的追求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在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中,涌现出一大批同学,他们将国家和学校的激励化成携手共学、互帮互助的同行力量,成为学业发展与指导中心的朋辈导师。方守恩为学生朋辈导师颁发聘书,鼓励同学们以榜样力量带动同学成长,要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再次祝贺同学们。希望同济学子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坚守爱国奋斗的初心使命,掌握真才实学,善作善成,争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图/江平、党委学研工部  视频/武毅翔)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