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同济大学推出“对德合作2.0战略”

同济大学与德国伙伴高校合作论坛举行,探讨中德学术合作的新战略方向
来源:新闻中心、外事办公室   时间:2022-05-27  浏览:

5月27日,由同济大学和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联合举办的“中德学术合作的新战略方向——同济大学与德国伙伴高校合作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同济大学推出“对德合作2.0战略”,与近50所德国知名伙伴高校和机构就未来如何聚焦“卓越、共赢、典范”的共同原则,开展更多互利共赢的高水平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论坛是庆祝中德建交50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同济大学庆祝建校115周年系列重要活动之一。

中国驻德国特命全权大使吴恳、公使衔参赞黄伟,德国驻沪总领事贺德满(Heltmann),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秘书长西克斯(Sicks)、项目司司长比尔克(Birk),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校长陈杰、副校长娄永琪等出席论坛。中德双方共有260余名代表参加。

吴恳大使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中德两国建交50周年,50年来,中德双边关系不断迈上新的台阶。高等教育合作是中德两国紧密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济大学与众多德国高校的合作,成为以人文交流推动构筑中德关系牢固桥梁的最佳实践之一。期待未来中德高校肩负起更多责任,进一步创新合作方式,共同构建更多专业性合作网络,聚焦各自强势专业学科,开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为寻求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方案贡献中德高校的共同智慧。

贺德满总领事在致辞中表示,同济大学不仅是中国了解德国的一扇窗口,也是德国了解中国的桥梁。我们非常高兴能够与同济大学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也非常珍视同济大学这座沟通中德两国的桥梁。中德在教育和研究领域的合作面临着许多挑战,也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将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两国高校不断深化合作,期待未来合作结出更多硕果。

西克斯秘书长在致辞中表示,同济大学是德国学术交流中心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双方的携手共进确保了中德两国高校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开展了成功合作,为两国共同关心的问题解决作出积极贡献。即使在疫情期间,中德学部及其分支机构的各项合作和活动仍有序进行,展示了互相理解与信任对于双方合作的重要性。希望未来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促进共赢。

方守恩书记在致辞中向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和德国伙伴高校长期以来对同济大学对德合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自1907年德国医生宝隆在中德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创办了同济德文医学堂、后来发展成为同济大学的一个多世纪以来,同济大学始终坚持对德合作传统,开创了多个中德高教合作的 “首创模式”,成为两国教育、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桥梁。面向未来,同济大学将进一步发挥对德合作的传统优势,不断深化对德合作内涵,健全完善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文交流为一体的对德合作生态系统,为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促进人类福祉贡献更多“中德方案”。

陈杰校长作了题为《走向世界一流的国际化大学:同济大学新时期国际化和对德合作构想一睹》的主旨报告,他阐释了国际化是构筑一所世界一流大学不可或缺的要素,这包括世界优秀学生的向往地,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摇篮,全球顶尖人才的聚集地,也是前沿科学探索、重大科技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原创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理念,需要以人类共同利益为纽带凝聚高等教育国际化共识,形成基于人类共同利益和国际合作的“竞合关系”,促进世界各国及其高等教育的合作发展和包容性发展。他向与会德国高校全面展示了学校建设国际化世界一流大学的愿景和成果,介绍了学校新时期“对德合作2.0战略”,表示国际化是同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济大学已经筑就互利共赢国际合作的坚实基础。同济大学将遵循“小核心 、大外围 、高层次”的基本原则,全面整合校内对德资源,打造以“一个屋檐、三大支柱、两硬一软、三位一体”为特征的同济大学对德合作新生态系统,与德国高校共同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形成新的合作成果,为打造又一个中德高等教育合作的示范模式作出贡献。

根据同济大学对德合作2.0战略,“一个屋檐”指中德学部,负责整合全校各类对德合作资源,统筹开展对德合作;“三大支柱”指中德联合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科教协同的硕士和博士生培养、人文研究和智库群;“两硬一软”中的“两硬”指以理工科为主的中德博士生院和中德联合研究中心(同济大学),“一软”则是筹建中的聚焦人文社科领域的德国与欧洲研究院。

同济大学成立全国首个中德博士生院,打造中德合作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创新机制,共同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近日获教育部批准建设的中德联合研究中心(同济大学)是中德合作学科交叉的国际科研合作平台。联合研究中心将围绕中德两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需求,围绕智能科技、绿色发展两大主题,开展交叉融合研究,把国际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旨在形成重大科研成果,培养国际一流人才。联合研究中心将创新实施“双学术带头人”制度,协同多个优势学科,支持组建多个由中外教席教授共同领衔的合作研究团队,从“教席教授—驻站研究人员(Co-PI)与博士后—博士生”三个层次开展合作。

会上,陈杰校长、西克斯秘书长分别代表同济大学和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共同签署了第三期《同济大学和德国学术交流中心有关中德学部的合作协议》。同济大学与德国学术交流中心于2012年共同设立了中德学部,把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纳入“一个屋檐”下加强合作;2017年续签协议。经过十年发展,在中德学部这“一个屋檐”下,同济大学一系列对德合作的机构和项目都取得了卓越成绩。中德学部及其框架下的系列合作也被誉为中德科教合作的灯塔项目,并多次被列入《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中国战略2015-2020》等两国重要文件中。

随后,娄永琪副校长以《国际科研合作与国际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为题作了专题报告,介绍了中德联合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和中德博士生院协同开展科教融合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具体设想,并向德方高校和机构发出合作倡议。

论坛全体会议后,同济大学与德方伙伴高校分别围绕“国际科研合作与国际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中德环境中心”“中德可持续城市联合研发中心”“中德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德人文交流与智库研究”等主题举行了5场专题研讨会。中德双方代表就同济大学新对德合作构架各项合作的具体落地进行了深入探讨,达成了诸多共识。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