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扎根上海,助力中国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记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奥托·海因里希·赫尔佐格

来源:新闻中心、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时间:2021-11-18  浏览:

他是一位德国顶尖人工智能专家,自2014年起欣然受邀来到同济大学工作。6年多来,他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对中国的热爱,将近40年的科学研究工作经验应用于各个场景,积极投身于同济大学人工智能与城市规划交叉学科的创新建设,推动中德两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端合作,助力中国打造全球人工智能科学发展和创新应用高地。

近7年在沪工作生活,他越来越喜欢上这里。最近,他把夫人接来上海,正申请在中国永久居留,在上海长期扎根。“上海有四大品牌,我想补充第五个,那就是上海的城市精神,这种精神非常了不起。”他说,上海对外籍人士都非常友好,上海随时随处拥抱新技术,上海在不断前进,“我真的喜欢生活在上海”。

他就是新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的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国际人工智能领域著名科学家、同济大学教授奥托·海因里希·赫尔佐格(Otto Heinrich Herzog)。他被中国同事亲切称为“合作哥”。不久前,他荣获2021年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

 

   获评“德国人工智能历史十大最具影响人物”

奥托·海因里希·赫尔佐格这个名字,与多项人工智能领域开创性重要工作连在一起。

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他就职于 IBM 德国公司,负责软件产品开发、人工智能研究和人工智能技术转让。1973年,赫尔佐格开始聚焦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研究,形成了大型软件系统精密规范设计语言和相应的规范体系,成功研发IBM德国大型机操作系统并得到大量推广应用,对当时的学术和技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986年,赫尔佐格率先提出了文本理解的构架体系,构建了德语人工智能文本理解系统,成功解决了系统中知识获取和知识解析的实时、双向处理的技术难题,同时将自然语言处理和基于内容的图像分析相结合,成功研发工业决策支持系统,并在多个工业行业中得到推广应用,对工业部门和企业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和工业4.0进程,深深影响德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普及。1985年,赫尔佐格创立了首个德国人工智能研发中心“IBM德国知识系统研究院”,领导了德国第一支人工智能团队。自1993年起,他在德国不来梅大学担任人工智能教授,其间创立了“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专业”和“计算机与通信中心TZI”,成为欧洲首个将人工智能技术和4G、可穿戴计算等先进通信技术结合并开发创新应用的科研机构,直接促成德国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成立,以及斯图加特、慕尼黑等地十所高校人工智能学术机构的建立。他率先开发用于生产和物流的传感器认知、建模、模拟和优化的多智能体系统,与德国相关领域院士成立“德国国家工业4.0平台”,起草工业4.0定义与实施标准,全面引发全球最新一轮第四代工业转型升级,使得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4.0、智慧医疗、智慧城市和交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019年,他被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和德国国家信息学会评为“德国人工智能历史十大最具影响人物”。

推动同济大学人工智能与城市规划交叉学科创新建设

在来上海之前,这位著名的人工智能专家从未尝试过将人工智能运用到城市规划和城市运营中。2014年受邀来到同济大学后,他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领域”。从一开始计划待两个月,到再待上两年,如今,已是他在同济大学工作的第7年。

作为同济大学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赫尔佐格教授在推动同济大学人工智能与城市规划交叉学科创新建设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年7月,他受聘为同济大学名誉教授。

赫尔佐格院士与同济大学吴志强院士共同领导长三角城乡动态监测数据库和世界最大城市数据库(CBDB)的研发,实现基础架构、数据存储、分析技术多方面突破,从而实现超200亿条有效数据跨学科、跨部门、跨区域的整合和共享。在此基础上,团队进一步创新提出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评估、监测、诊断技术和评价体系,实现社会、资源、经济、安全、环境等问题的实时监测和风险预警,为长三角一体化精细治理及应急响应奠定坚实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基础。

赫尔佐格院士还为吴志强院士团队研发的“城市博弈模型”和城市智能推演与诊断平台提供技术支持与建议,并将成果应用于上海马桥、昆山、宁波、金华、台州、绍兴等多个长三角城市的智能化规划和建设中。

在同济大学工作期间,赫尔佐格院士还积极探索自主多智能体、卷积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规划和治理中的创新应用,开设“智能城市规划前沿”课程,辅导50余名硕博生,有力推动了人工智能与城乡规划的结合,为我国城乡规划专业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赫尔佐格教授学术上的敏锐度和高水准令我们折服。”“他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跟他打交道毫无距离感。”“我们学生有问题向他请教,他总是特别耐心地作解释。”……说起对他的印象,同济大学师生们话语中溢满由衷的敬佩之情。

 

  助推中国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科学发展和创新应用高地

赫尔佐格院士与中国的这份缘分,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自1993年开始培养留德的中国学生起,赫尔佐格就一直致力于推进中德两国科技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交流合作。2002年,他直接推动所在的德国不来梅大学等德国高校与中国高校建立起可持续的联合科研交流机制。

2012年,作为德国工程科学院执行委员会国际合作主席,他发起并开启德国工程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正式合作,并持续推进中德两国工程院在智能城市规划、智能建造和智慧健康医疗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交流,成为中德两国工程院合作的典范。

2014年,他联合发起和组织了“中德未来城市联盟”系列活动,并将组织总部落户于上海。他成功组织中欧科学家获批“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创新平台”等欧盟资助的研究项目。其中,包括以相关指标对中国和欧洲城市进行分析,为中欧城市缔结姐妹城市提供参考。

他连续两届受聘为上海市人工智能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任职期间,赫尔佐格院士提交多份上海人工智能发展和改革的资政报告,为上海建设全球人工智能高地、提升中国人工智能国际影响力、人工智能赋能区域规划与治理作出了卓越贡献。2020年起,赫尔佐格院士受聘为同济大学牵头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继续为上海建设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科学高地而不懈努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赫尔佐格院士不畏艰险,作为第一批应邀返回中国的外籍专家,抵达上海后从隔离期开始就集中精力运用机器学习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开展疫情防控大数据挖掘,为中国将防疫措施聚焦于社区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此外,赫尔佐格院士作为上海和汉堡友城项目 eCulture(数字文化)的首席科学家,领导汉堡历史博物馆与上海历史博物馆开展2020-2021文化遗产数字化联合试点项目。该项目以上海历史博物馆为蓝本,推动上海文化机构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创新解决方案建设,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实现了上海和汉堡两地市民博物馆线上互访的文化交流,打通东西方璀璨文明沟通的疫情阻隔。

“来到中国、上海,来到同济大学工作至今,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令人愉悦的体验。在同济大学的工作如此有趣,我们开展了许多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未来,我将尽自己所能,为更加美好的城市建设,为中国人工智能战略发展、人工智能赋能城市规划及治理等贡献力量。”赫尔佐格院士说。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