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上海转型发展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进程作出同济应有的贡献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4-03-26 浏览:
3月25日,我校与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人才培养、干部培训、战略咨询、科技研发、学术交流、资源共享、成果应用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与交流。当天下午,签约仪式在四平路校区逸夫楼举行。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少勤与我校党委书记周祖翼共同签署协议。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党组副书记、纪检组组长肖征忠,副局长徐毅松,总工程师王扣柱,市规划院院长张玉鑫,以及我校副校长蒋昌俊,校党委副书记方守恩,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长徐建平等领导出席签约仪式。副校长伍江主持仪式。

肖征忠首先代表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致辞,他表示,同济大学为上海的城市规划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和市规土局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立政府与高校的合作交流平台,既是承接过去的发展,也是面向未来的开端。希望双方的合作进一步纵深化、全面化,取得丰硕成果。

在热烈的掌声中和与会领导的见证下,周祖翼与庄少勤分别代表同济大学与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上签字。根据协议,双方将加强在学生教学和社会实践、干部培训进修方面的合作,深化城乡规划领域战略咨询和智库建设战略合作,在科技研发和学术交流方面加强政产学研用合作,加强城乡规划领域的资源共享和科技成果应用合作。“局里准备拿出一些岗位,请同济优秀的干部教师带着课题来挂职,我们一起研究城市规划中的实际问题。”在签约后的交流中,庄少勤表示,希望双方共同打造能够代表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形象、参与国际对话的合作平台。
周祖翼最后讲话,他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布局,表示同济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坚持与政府进行密切合作,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市规土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使双方合作在新起点上开启新的篇章。他强调学校参与合作的不仅仅是建筑、规划学科,土木、环境、交通、测绘、地质等与城市建设密切相关的学科都要全方位参与,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也要为城市规划和发展贡献智慧。他希望市规土局给同济教师提供更多的科研平台和参与城市规划的机会,让同济人在上海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周祖翼指出,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同时大学也要更紧密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发挥智库作用,为城市发展面临的复杂问题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大学要主动走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舞台中央,为城市发展贡献智慧力量。他表示,同济将进一步整合资源,为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作出新的贡献。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办公室、人事处、科技处、研究室负责人,我校党办、校办、科研院、外联办、建筑城规学院、规划设计院等单位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后,作为我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报告会的第五场,庄少勤局长为我校中层干部作了题为《浅议转型时期的上海城市规划》的辅导报告。周祖翼书记主持报告会,我校中层干部、部分专家和规划专业部分同学出席报告会。

庄少勤的报告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国城市发展的新态势”中,他从习近平总书记在雾霾天视察北京的城市建设并对城市治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开始讲起,指出新一轮城市化的关键词是以人为本、生态文明、优化布局、文化传承和四化同步,新一轮特大城市发展的大趋势是人本化、生态化和区域一体化。在第二部分“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他表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工作定位是规划引领城市转型发展,规划理念与方法要坚持人为核心、内涵发展、区域协同、知行合一、公众参与和智慧管理,科学规划之道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因地制宜。他介绍了上海的城市目标定位和重点发展方向,对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表示规划的策略导向是全球定位、以人为本、环境优先、区域一体、睿智增长和实施保障。他鼓励大学抓住新型城镇化机遇,再塑规划的引领作用,实现大学与城市共发展的光荣与梦想。庄少勤还以我校校友的身份建议 “同济把城市规划作为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使同济培养的人才特色更加鲜明,走上工作岗位后更有竞争优势”。
周祖翼在主持报告会讲话时指出,习近平同志在出席我校建校100周年大会时曾表示,同济的100年,是与上海城市发展相濡以沫的100年。总书记关于城市规划有一系列重要论述,我们要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同济大学正在经历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的转型,上海新一轮的规划思路对学校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大学的发展也要充分重视规划的引领作用,要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听取专家意见,进行宏观性、前瞻性思考,科学规划各项事业发展。周祖翼强调,同济的发展要与上海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同济要更加密切关注上海的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上海发展为包括规划、人文、管理在内的各个学科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同济的相关学科也要为上海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学校要通过通识教育、干部选学等渠道,增强师生对城市规划发展的学习和了解。学校要在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为上海转型发展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进程作出同济应有的贡献。